-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铃薯根际土壤木霉对木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不同类型的植物疾病的适应性、抗药性和生理学家的快速突变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损害,以及过度使用农药和化学试剂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因此,合理有效的方法是控制植物疾病的必要条件。预防和控制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从植物病害防治的角度来讲,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害,控制病原物的方法。它的实质就是利用生物种间关系、种内关系,调节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即利用生物群防治生物群。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调节寄主植物的微生物环境,使其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或者使其对寄主与病原物的相互作用发生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的影响,从而达到防治病害的目的。生物防治可以通过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作物病害,控制病原,达到抑制病害、保护环境、保护人畜健康的目的。
根际微生物是土壤和植物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根际微环境与土壤有机物质循环和转换的枢纽,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根标微生物主要包括根际细菌、根际放线菌、根际真菌和根际原生动物等,而木霉菌正是一种重要的具有生防作用的根际真菌。
木霉(Trichoderma)广泛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植物体表面等生态环境中,有些菌株对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寄生或拮抗作用,可用于防治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镰刀菌(Fusariumspp.) 、齐整小核菌(Sclerotium rolfsii)等引起的植物病害,是一种重要的生防菌。
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木霉菌的拮抗作用及其机制作了深入研究,国外已有商品化的木霉制剂问世。目前,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种主要是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绿色木霉(T.virid)、康氏木霉(T.koningii)、钩状木霉(T.hamatum)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第4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虽然马铃薯是重要的粮菜兼用型作物,但也是优良的饲料作物。据报道,全世界种植的马铃薯大约有1/3左右作为饲料,在马铃薯加工过程中的薯皮、薯渣也大量用作饲料。可见马铃薯在饲料作物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甘肃西部农牧交错区是种植马铃薯的主要区域之一,据报道,在甘肃由接骨木镰刀菌(Fusarium sambucinum)等病原引起的干腐病是马铃薯种植和贮藏过程中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为掌握甘肃省西部地区的生防木霉菌资源,发现生防能力强、抑菌范围广谱的优质木霉菌,寻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友好的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安全、有效控制该病,从甘肃省西部地区马铃薯根围土壤中分离木霉菌,通过拮抗试验筛选生防潜力大的木霉菌株,为深入开发和利用木霉菌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马铃薯根围土壤采集
2007年4-10月从甘肃省西部农牧交错的张掖、山丹、天祝和永登等地的马铃薯种植田块按照常规土壤取样方法(5点法)采集马铃薯根围土壤。每个采样区选有代表性的地块作为取样单位,每个取样单位用土壤取样器按照5点取样法取0~20 cm耕作层的土样,每点取1次,5点的土样充分混匀后装入牛皮纸袋供分离用,每取样单位取样1份,共采集38份土壤样品。
1.2 浓度梯度法分离土壤溶液
将采集到的土样敲碎、风干后过筛。取充分混匀的土样0.5 g于150 mL三角瓶中,加100 mL灭菌蒸馏水,振动1 min后静置1 min,分别吸取1 mL悬浮液,用浓度梯度法稀释成10-2,10-3,10-4三个浓度梯度的土壤溶液,充分摇匀后用于分离。
1.3 病原菌的培养、纯化
以下操作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木霉菌的分离采用平板稀释法进行。移取上述配置好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土壤溶液1 mL注入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otato dextrose agar, PDA)平板(含马铃薯200 g,葡萄糖15 g,琼脂15 g,氯霉素0.01%,丙酸钠10 mmol/L,蒸馏水1 000 mL)上,迅速用无菌推铲推开,置于28℃恒温培养,每个浓度重复5次。待PDA平板上长出菌落后,挑取菌落边缘幼嫩菌丝到PDA平板上反复纯化。将纯化后的菌种,根据培养特性挑取菌体显微镜检,选出木霉菌单孢分离,15%甘油中-70℃下保存待用。
1.4 微生物计数方法检测耐药系数
用于筛选拮抗木霉菌的竞争病原菌为接骨木镰刀菌,从马铃薯干腐病病薯上分离到,由甘肃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实验室提供。
将PDA上平板上培养5 d左右的木霉菌与接骨木镰刀菌分别用打孔器打成大小为6 mm的菌饼,分别接种于PDA平板上,2个菌饼相距4 cm,于28℃培养,逐日观察记录木霉和镰刀菌的菌落相向半径。以只接接骨木镰刀菌不接木霉菌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待对照菌落长满平板时(10 d),计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