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济水变迁史考
济水是一条自然水道,其形成在有史以前,直到汉代还畅通无阻。济水流经的地区在华北平原。
济水在其畅流时被人们当作四渎之一,是和黄河、长江、淮河并列的大河流。为什么叫做渎呢?是因为这四条河流都是独流入海,不受其他河流的干扰。黄河、长江和淮河是符合这样的定义的,只有济水并不是如此。济水的发源地在现在河南的济源,是在黄河以北。可是它流经的地区却主要在当时的黄河之南。因为当时的黄河是由今河南荥阳县向东北流去,而济水却由荥阳县向东流去,经今山东济南市北,再东流入渤海。就是说它在今荥阳县北横越过黄河,和黄河相互交叉。
对济水和黄河相互交叉而又不相干扰这一说法,历来有种种解释。一是“伏流说”,认为济水由黄河北岸潜伏地下,从南岸复出。二是“清浊说”,说济水是清的,黄河是浊的,济水从黄河中穿过,但并不混淆,越过黄河后还是清的。姑且不论“伏流说”还是“清浊说”,把黄河以北的济水和黄河以南的济水分别称为济水的上段和下段,亦无不可。
济水曾经灌注过整个黄河下游以南直至淮河北岸的广阔平原。故道虽已久湮,然而对于现代兴修水利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故略论其演变的踪迹。
一、济水和荥口、荥泽
济水和黄河分流的地方一般说来是在汉代的荥阳县境。汉代的荥阳县在今河南荥阳县的东北,其辖境包括更在其北的广武山。不过具体说来,这里面还有曲折。《水经·渠水注》说济水分河东南流是在石门。石门在敖城西北。敖城就是敖仓城。敖仓城的故址应在今荥阳县城东北,汉荥阳县城西北,今已为河水侵蚀,湮灭无迹。据《水经注》在这里所说的一些地方对比,石门还应该在广武城的西北。用现在的地理来说,就是在汉王城的西北。其实这个石门本是东汉灵帝时建立的,是在东汉初年王景治河修渠的基础上筑成的。这是王莽时黄河决口泛滥使济水、汴渠受到影响以后的事。因此,这个石门水口不一定就是以前济水分河的地方。
《禹贡》叙述济水,说是济水由黄河溢出后潴为荥。荥就是荥泽。由黄河溢出来的黄水怎样流到荥泽里面?以前有些玄奥的解释,不合乎自然的变迁,这里不必管它。只有《水经·济水注》说得最为清楚。据它所说,东汉时济水分河的石门的东北,另有一座石门,叫做荥口石门。把它的方位说得更明确一点,也就是在敖仓城所在的敖山的东北。这座石门的修建,早于前面那座石门30多年。当然也是东汉时期的建筑。时间相隔虽不算很远,但有两点却引人注意:其一是这座石门所在地地势很是低下,显然是一条积年流水的故道。其二是这里叫做荥口。为什么叫做荥口?难道和荥泽没有一点关系?不仅这里叫做荥口,就是这条流水的沟渠,还是叫做荥渎。荥口和荥渎不会是偶然的,一定是当地故老传下的名称,显示它本来是当年由黄河溢出来的黄水流到荥泽里去的水口和故渎。因此郦道元就肯定地说:“盖故荥播所导,自此始也。”后来由于黄河决口泛滥,再经过东汉初年的治理和东汉末年的修筑石门,于是济水由黄河分流出来的地方就由荥口石门移到其西的石门了。
由其西的石门流来的济水,循着广武山北麓东流,这其间还容纳了由广武山上流下的柳泉和广武涧两条小水,在流过了敖山以北才和荥渎相会合。把两座石门的关系分别清楚以后,就可以说,由荥口流来的荥渎是济水本来的故道,而由其西的石门流来的济水是东汉初年治河以后形成的新河道。
既然说到荥口和荥渎,也就应该说到荥泽的方位和大小。历来地理学家说明荥泽的所在,都由荥阳和荥泽两个县城来探求,而且辗转承袭,有的甚至把方位都颠倒了。荥泽虽是春秋战国以至秦汉时期的湖泊,久已湮塞,不过由当地的地势高低还是可以略见踪迹的。广武山北是一片慢坡,直到郑州之西始渐成平地。荥阳、荥泽(荥泽县旧址今为古荥镇)两个县城都在这片慢坡之上。这条慢坡之上还有两条河流,在北的为枯河,在南的为索河。两条河流之外,沟壑还不少,在这里当然不会有什么湖泊的。这片慢坡在古荥镇之东却有显著的改变。这里本来的慢坡陡变为高崖。这道高崖由广武山下斜向东南,直到郑州附近。在古荥镇之东,高崖的高度约20米,古荥镇东南索河南岸,高崖高度降到10米。高崖下平滩一般高程为95米,愈东则愈低。荥泽的旧地当在这高崖之下的平原上。
《水经·济水注》叙述济水在会合荥渎之后,东流经荥阳县北,又东南会砾石蹊水,又东会索水,再东就是荥泽了。砾石蹊水就是今索水北的枯河。根据郦道元这个说法,则荥泽应该在今索河流下高崖处的东南了。
也许有人要说,荥泽久已湮塞,郦道元是不是会把后来形成的水流误为前代的变迁?回答应是:不会的。荥泽虽见于《禹贡》的记载,但在春秋时期已经有人提到了,说明它的形成是很早了。不仅当时有人提到荥泽,而且在荥泽附近进行的战争和会盟也不是一事一地。就是郦道元所曾经提到的已经有数处。《左传》:“鲁襄公十一年,诸侯伐郑,西济于济隧”。据郦道元说,这条济隧是连接黄河和荥泽之间的河流。这条河流中间还经过一个叫做衡雍城的地方,这说明荥泽和当时的黄河之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国散光矫正型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专家共识.docx
-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docx VIP
- 【教学评一体化】第三单元 赏山川日月,悟忧乐情怀 整体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名师备课系列.docx VIP
- 缅怀先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课件.pptx VIP
- 1.1 同底数幂的乘法 双减分层作业设计样例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docx VIP
- 朱良春杂病廉验特色发挥.docx
- 绘本《我妈妈》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DOCX VIP
- 在线网课知慧《音乐艺术概论》课后章节测试答案.docx
- 2024年中煤集团西南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