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ocxVIP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江平原沼泽湿地植物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气候变化是今天全球环境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原因之一是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CO2和CH4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 它们的辐射增温效应分别占温室气体总效应的60%和15%。湿地是地球独特的、多功能的和高价值的生态系统, 它对碳的储存以及产生CO2和CH4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 植物与温室气体排放密切相关。首先, 植物呼吸本身就是土壤-植物系统呼吸的重要组成部分, 凋落物的分解和根系分泌物都会影响土壤呼吸。另外, 植物在CH4排放过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其凋落物和根系分泌物可以为产烷菌提供反应底物;植物本身就是CH4排放的通道;还可以通过根系释放氧气, 氧化内源CH4。鉴于此, 本研究选取我国最大的淡水沼泽湿地——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作为研究区, 对其两种典型湿地——小叶章 (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 草甸和毛果苔草 (Carex lasiocarpa) 沼泽进行连续3个生长季的野外观测实验, 旨在探讨湿地植物与含碳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 为研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机理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地面火炬气溶胶气体通量的测定 实验点选在中国科学院三江平原沼泽湿地生态实验站内 (E 133°31′, N 47°35′) , 样地选择季节性积水的小叶章沼泽化草甸和长期积水的毛果苔草沼泽。2003~2005年连续3年的生长季 (4月中旬~10月初) 测量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的CO2和CH4的排放通量, 每周测量1次, 生长旺盛期每周测量2次, 测量时间为上午9:00~11:00。实验分为2个处理, 即保留植物地上部分和定期去除地上部分, 每个处理3次重复。每个物种的处理和重复地点相近, 即可近似认为测得的土壤-植物系统的气体通量减去土壤表观气体通量即为植物地上部分气体通量。降雨量和气温等气象要素可直接从小气候观测系统获得。 1.2 采样点设置和样品采集 气体样品的采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采样箱底基座采用下沿带孔的不锈钢槽架, 插入地下20 cm。为了减少采样时对基座和周围环境的扰动, 在各观测采样点搭设栈桥。采样箱为不锈钢材质的暗箱 (50 cm×50 cm×50 cm) , 箱顶内部装有2个小风扇和1个铂电阻温度传感器, 采气孔和电源插孔开在箱壁上, 为防止采样过程中箱内温度过高, 在采样箱的外面罩上棉被隔热。样品采集用100 mL医用注射器抽取, 30 min内每隔10 min采集1次。所采集的气体样品在12 h内带回实验室, 用HPAgilent4890D气相色谱仪的离子火焰化检测器 (FID) 同时分析CO2和CH4的气体浓度。 1.3 气体排放量的测定 按下式计算CO2和CH4排放通量: F=MV0PP0T0THdcdtF=ΜV0ΡΡ0Τ0ΤΗdcdt 式中,F为CO2或CH4排放通量,M为气体的摩尔质量,P0和T0为理想气体标准状态下的空气压力和气温 (分别为1 013.25 hPa和273.15 K) ,V0为目标化合物在标准状态下的摩尔体积, 即22.41 L·mol-1,H为采样箱内气室高度,P和T为采样时箱内的实际气压和气温,dc/dt为箱内目标气体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回归曲线斜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关于土壤-植物系统co排放通量 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测得的土壤-植物系统CO2的排放通量主要包括植物地上部分暗呼吸和土壤呼吸 (包括植物根系呼吸和土壤微生物呼吸) , 即生态系统总呼吸导致的CO2排放通量。实验表明, 植物的参与大大提高了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O2的排放能力。在2003~2005年的生长季, 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为 (538.21±48.65) 、 (723.01±88.42) 和 (897.59±75.13) mg·m-2·h-1, 土壤CO2排放通量分别为 (326.89±36.15) 、 (350.53±46.13) 和 (446.16±50.85) mg·m-2·h-1(图1, A) , 相应的地上部分CO2排放通量分别为 (211.32±22.82) 、 (372.48±56.29) 和 (451.43±39.45) mg·m-2·h-1。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CO2排放通量的1.65、2.06和2.01倍, 且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与土壤CO2排放通量间均具有显著差异 (P0.05) 。相同时段内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为 (368.93±32.07) 、 (508.62±53.65) 和 (467.19±46.23) mg·m-2·h-1, 而土壤CO2排放通量分别为 (142.97±12.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