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docx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77.140.20 H 4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B/T 20878—2007 代替 GB/T 4229—1984 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 Stainless and heat-resisting steels— Design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2007-03-09发布 2007-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I GB/T 20878—2007 前 言 本标准规定的牌号及化学成分极限值适用于制、修订不锈钢和耐热钢(包括钢锭和半成品)产品标 准时采用。 本标准须与其他技术标准配套使用,不能单独用于订货。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 GB/T 4229-1984《不锈钢板重量计算方法》。 本标准的附录 A、附录B 和附录 C 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钢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栾燕、戴强、刘宝石。 1 GB/T 20878—2007 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及其化学成分(见表1~表5),并以资料性附录的形式列人了部 分牌号的物理参数、国外标准牌号或近似牌号对照表、不锈钢和耐热钢牌号适用标准等。 本标准规定的牌号及其化学成分适用于制、修订不锈钢和耐热钢(包括钢锭和半成品)产品标准时 采用。 2 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不锈钢 stainless steel 以不锈、耐蚀性为主要特性,且铬含量至少为10.5%,碳含量最大不超过1.2%的钢。 2.1.1 奥氏体型不锈钢 austen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体以面心立方晶体结构的奥氏体组织(Y 相)为主,无磁性,主要通过冷加工使其强化(并可能导 致一定的磁性)的不锈钢。 2.1.2 奥氏体-铁素体(双相)型不锈钢 austenitic-ferritie(duplex)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体兼有奥氏体和铁素体两相组织(其中较少相的含量一般大于15%),有磁性,可通过冷加工使 其强化的不锈钢。 2.1.3 铁素体型不锈钢 ferritic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体以体心立方晶体结构的铁素体组织(a 相)为主,有磁性, 一般不能通过热处理硬化,但冷加工 可使其轻微强化的不锈钢。 2.1.4 马氏体型不锈钢 martensitie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体为马氏体组织,有磁性,通过热处理可调整其力学性能的不锈钢。 2.1.5 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precipitation hardening grade stainless steel 基体为奥氏体或马氏体组织,并能通过沉淀硬化(又称时效硬化)处理使其硬(强)化的不锈钢。 2.2 耐热钢 heat-resisting steel 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或较高强度的钢。 3 确定化学成分极限值的一般准则 3.1 碳 在碳含量大于或等于0.04%时,推荐取两位小数;在碳含量不大于0.030%时,推荐取3位小数。 3.2 锰 除 Cr-Ni-Mn 钢牌号外,对各类型钢的其他牌号分别推荐用2.00%和1.00%(最大值),但不包括 2 GB/T 20878—2007 含高硫或硒的易切削钢或需提高氮固溶度的牌号。 3.3 磷 除非由于技术原因有关生产厂推荐用较低的极限值外,奥氏体型钢推荐磷含量不大于0.045%,其 他类型钢牌号磷含量不大于0.040%,但不包括易切削钢牌号。 3.4 硫 除非由于特殊技术原因需规定较低的极限值外,各类型钢牌号推荐硫含量不大于0.030%,但不包 括易切削钢牌号 3.5 硅 扁平材和管材推荐硅含量不大于0.75%,长条材和锻件推荐硅含量不大于1.00%,对于同时生产 长条和扁平产品的牌号推荐选用硅含量不大于1.00%。选用较低极限值还是较高极限值由具体产品 技术要求确定。 3.6 铬 成分上下限范围推荐为2%,如原有成分范围大于3%,则压缩后的成分范围应不小于3%。 3.7 镍 除非由于特殊技术要求较宽的成分范围(一般含量较高),成分上下限范围推荐不大于3%。 3.8 钼 除非由于特殊技术要求较宽的成分范围,成分上下限范围推荐不大于1%。除特殊技术要求外,钼 含量一般应规定上、下限。 3.9 氮 除特殊技术要求外,氮含量一般应规定上、下限。 3.10 铜 除特殊技术要求外,铜含量一般应规定上、下限。 3.11 铌和钽 除非有特殊用途要求

文档评论(0)

181****80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