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昭君的形象演变与戏曲改编.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王昭君的形象演变与戏曲改编 王兆军的作品中几乎没有关于国王婚姻的文字,但中国古代戏剧中也有许多对君主婚姻的戏剧。梳理中国古代戏曲剧本, 有“昭君入梦”情节的剧目有:元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明传奇《和戎记》、清杂剧《昭君梦》、清杂剧《吊琵琶》、《续琵琶》。其中, 《汉宫秋》中昭君入梦是源自汉元帝情思的心理梦。《和戎记》、《吊琵琶》、《续琵琶》是王昭君鬼魂托向生者请托之梦。《昭君梦》则是神仙施法的虚幻一梦。虽则梦境中皆有昭君入梦, 但由于剧作家审美情感的差异, 在各剧中梦境承载的文化命题却不尽相同, 戏剧的总体效果也就大异其趣。 一、 梦中的命运:从梦中去,在梦中重塑王昭君的形象。《孤雁汉宫秋》梦 从史书记载可见, 昭君直至和番前与汉元帝未曾谋面, 更谈不上相爱。昭君题材的戏剧作品不约而同地大胆虚构, 选择为这段历史填上风月之笔。剧中所书情感有多寡之分。在以上诸剧中, 马致远《破幽梦孤雁汉宫秋》1中虽然王昭君的戏份最少, 所表达的这段情感却最为炙热。 全剧有两梦, 第一个梦是由王昭君口述说明母亲生她时曾梦“月光入怀, 复坠于地”。“古人谓之上天之使, 属阴, 为群阴之精。于人事, 与日为天子相对, 是妃后、大臣、诸侯之象。”P602这个梦是预兆王昭君即将得到君王宠幸为妃之事, 为王昭君的登场增加神秘色彩。而“复坠于地”则为远嫁匈奴的命运埋下伏笔。第二个梦是在昭君和番自尽之后, 秋风萧瑟的夜晚中汉元帝孤枕独思王昭君。这个梦是典型的“求之不得, 寤寐思之”的心灵幻影。汉元帝患得患失的心理通过梦境呈现出来———因思念而终得梦会王昭君, 却好梦难长, 她又被番兵捉回。梦境短暂简单, 昭君来去匆匆, 真情难抒。但汉元帝梦后的情感抒发, 有效地延展了梦中的情绪, 给这个梦带来了浓重的浪漫主义气息, 颇有余味。 出梦后的场景展现, 将汉元帝与王昭君之间的爱情表达得炙热悲怆。《汉宫秋》是末本, 王昭君在剧中其实着墨不多, 梦里登场也是短暂。然而短暂的梦境, 并未能充分慰藉汉元帝的思念之情, 适逢秋夜孤雁悲鸣, 引起了汉元帝内心情感的极大波澜, 雁叫五声, 声声凄楚, 将汉元帝的情感递进式地宣泄出来。他怨孤雁破坏了这未及作完的“团圆梦境”, 恨“瑶阶夜永, 嫌杀月儿明”。并且怜“昭君离乡背井, 知他在何处愁听”。最后只叹“御榻冷清清”“烛暗长门静”。此处, 相会梦境的过于短暂, 雁鸣愁情的过于悠长, 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由此亦使得全剧的悲剧深远绵长。行文至此, 不得不提及与《孤雁汉宫秋》中梦境意趣相近的《秋夜梧桐雨》, 从梦境内容上来说“彼为秋夜, 此亦为秋夜;彼梦杨贵妃, 此梦王昭君;彼诅咒落在梧桐树上的雨声, 此诅咒雁声……”一代帝王凄婉哀怨的爱情悲剧, 实则是抒发对于软弱无奈的同情和哀怨。 由此反观《孤雁汉宫秋》中塑造的王昭君形象确是塑造的刚毅坚韧。王昭君自愿和番:“妾既蒙陛下厚恩, 当效一死, 以报陛下。妾情愿和番, 得息刀兵, 亦可名留青史。”她重情义为报皇恩愿赴塞外。她有抱负, 希望以己息刀兵, 名留青史。她誓死如归慷慨大义。然而这样个头脑明晰的女子却对于帝王的懦弱, 国家的落败没有非议, 只是表层地将自己的命运归结于小人的陷害。昭君形象着墨不多, 却圣洁崇高, 不食人间烟火, 并且, 这个剧虽有梦却是以汉元帝的视角来寄托哀思之情。 二、 王昭君的形象 在主要情节上, 《和戎记》和《吊琵琶》都承袭自《汉宫秋》。不同的是在《和戎记》、《吊琵琶》的梦境中, 王昭君不再是汉帝情思中的心理幻影, 而是愤懑幽怨的鬼魂。此二剧意旨相近, 所塑造的昭君形象立体真实。梦中之情亦是超越爱情涉及亲情、自我等多个层面。 (一) 对于子,对家族的情感评判很难 在《和戎记》、《吊琵琶》中昭君鬼魂入汉帝梦境, 抒发对于汉室懦弱需要一个女子承载苟安的幽愤, 以及对于在世父母的不舍。在这里王昭君是最有烟火气息的。她不仅仅是大义凛然为汉室毅然和番的奇女子, 还是对父母亲情难舍难忘的汉家女。并且, 对于贫弱的汉朝所强加给一个弱质女流的悲剧命运, 她有着自己的价值评判。《和戎记》中王昭君在和番前弹奏琵琶所唱的一段曲文将这几个维度的情感表露无疑: 【后庭花】 (旦) 第一来难舍父娘恩。第二来难割同衾枕。第三来损害了良民。第四来百万铁衣郎昼夜辛勤。第五来国家粮草都虚尽。今日昭君输了身, 万年羞辱汉先君。宁做南朝黄泉客, 不做夷邦掌国人。 在此王昭君的情感世界不仅仅是与汉帝的儿女情长, 而是顾及多个层面, 父母、爱人、百姓、并将乃至家国颜面。同样在《吊琵琶》中昭君鬼魂入汉帝梦境并没有只诉衷情, 而是叮嘱汉帝要庇荫父母。 (二) “为人莫作人类身” 《和戎记》中王昭君在表明自己宁死不做夷邦掌国人的心智同时, 也发出对汉朝无能的谴责。昭君不只一次喟叹身为女子的无奈“:为人莫作妇

文档评论(0)

hzya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文档设计与制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