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低层大气中固体粒子运动及其物理模拟.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层大气中固体粒子运动及其物理模拟 作者:宣捷文章来源:安全文化网点击数:79更新时间:2008-5-28 摘要:对于大气边界层中的固体粒子的风致运一一较大粒子的蠕动跃动和较小粒子的悬浮一一的主要特征作了介绍.着重介绍了在悬浮粒子运动的物理模拟研究方面的一些成果:复杂地形和低层大气湍流会显著地提高起尘速率并改变降尘量的分布;有一定顺风向厚度的风障除了屏蔽效应一一即背风侧平均风速的减小一一外,还有减小最终进入空气的灰尘数量的“宏观吸附效应”;总结了模拟悬浮粒子运动的风洞实验所应遵循的相似性准则,并提出了模拟防尘风障的实验中的一个新的相似参数一孔径雷诺数,并初步测定了它的临界数值. 关键词:大气边界层;空气尘污染;起尘速率;风障;风洞实验 1引言 在广阔的欧亚大陆的中心,包括中国的西北部在内,远离海洋,降水稀少,且日照强烈.在气候与地质条件几百万年的联合作用下,这里变成了干旱的沙漠戈壁该地区冬春季多大风,强风卷起了沙尘,较大的砂砾首先在下风向近处降落下来,造成沙漠的迁移.细尘(悬浮颗粒)升至高空,被中纬度气流携带向东至更远的距离,在东经102—114度之间的位置上沉降下来,形成了今天著名的黄土高原.有时这些浮尘可以一直飘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并在那里沉降下来.所以,固体粒子的风致迁移构成了上述自然过程.这个过程已经持续了几百万年,今后还将继续下去.对上述自然过程施加有益的影响,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极其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在上述干旱地区大规模植树.其它与固体粒子在大气中的运动有直接关系的工程应用的例子有:农田的风蚀及防护林的防护效应,空气的尘污染,公路和铁路的防沙防雪(沙障、雪障),以及寒带建筑物的防积雪等.风洞模拟实验(物理模拟)对了解固体粒子风致运动的机理以及工程科学应用方面的规律作出重要的贡献.近年来,计算机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相结合或与现场观测相结合,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果.本文在介绍大气边界层中固体粒子风致运动的一般特征以及对悬浮微粒(飘尘)运动规律的研究时,均着重在物理模拟(环境风洞实验)的方法(实验原理)和结果的讨论方面. 2低层大气中固体粒子运动的一般特征 首先应当指出,尽管较大粒子的蠕动跃动和较小粒子的悬浮运动是同时发生的,二者的运动机理和规律以及实际的应用都很不同.前者的例子如沙粒与雪粒的运动,前人已经作了较多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空气的尘污染则是由直径小于100pm的极微小的悬浮颗粒造成的,其动力学规律的研究,例如最重要的起尘速率的研究迄今很少. 2.1粒子在贴近地面气流中所垂直分布及其对气流的影响 测量表明,气流中的携带的雪粒的垂直分布大致可分为两层,其分界约在8—15cm的高度(依边界条件而定).下层是跃动层,上层是悬浮层.对上层,雪浓度的对数lnC(z)(C的单位是g/m3)与高度的对数lnz成线性关系;在下层,对数传输通量lnQ(z)(Q的单位是g/(m*min))与高度z成线性关系[1].由于沙粒的比重大于雪粒的比重,沙粒的情况又有些差别.在下层,传输通量的对数是与高度的平方根成正比[2].对于传输速率Q,跃动粒子的贡献一般要占到80%以上. 另一方面,在被风携带的同时,近地层气流中的雪、沙、土等固体颗粒对流动的特征亦有影响.风洞模拟实验的结果表明,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流场中某点的湍流度随该点粒子浓度的增大而减少.与此同时,实验结果表明,边界层中平均速度的分布一一无论下层界壁律还是上层尾流律一均不受粒子存在的影响,且VonKarman常数k的数值并未象预料的那样,由于粒子浓度而有相应的改变[2]. 2.2阈值(起动)风速及粒子质量迁移的速率 只有当风速足够高,作用在固体粒子上的风力超过重力和粘附力时,粒子才能运动.这表明存在一个速度的阈值,即起动风速Vt,上述风力可认为正比于pu2d2,重力则正比于pgd3 假定粘附力的作用比重力小得多,则可得出阈值摩擦速度的表达式: -A!q (1) 上式中p和p分别代表空气的密度和固体粒子的密度,u和u0分别代表摩擦速度和阈值摩擦速度,d为粒子的直径,g为重力加速度,A是一个须由实验确定的系数[3].经典的风洞实验测量结果如图1,它表明,对直径大于0.20mm的粒子来说,上述平方根正比关系是肯定的,更小粒子(它们主要作悬浮运动)的起动机制要更复杂,并且粘附力的作用变得更重要,故此图中直径小于0.20mm的粒子的阈值摩擦速度不再符合式(1). Q.010.10.41』2.(1 d9mm 图1阈值摩擦速度与粒子直径的关系 Fig.1Thresholdfrictionvelocityrelativetoparticlediameter 由于实际地表面中固体颗粒的直径范围极广,故其阈值(起动)风速必须通过实验测定之.此外,地表面的湿度,压实的程度,有否砾石覆盖,有否植物覆盖等等因

文档评论(0)

dajied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