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是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8版)教材的配套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名词解释1互补商品[南京大学2022年研] 答:互补商品是指在效用上互相补充配合,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同一种欲望的商品。当两种商品为互补商品时,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保持不变,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则会使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反之,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下跌,则会使前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上升。由于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其互补品的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其交叉价格弹性为负数。互补商品属于相关商品的一种,常用于对市场上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原因的分析。 2规模经济[厦门大学2022年研] 答:规模经济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引起的厂商产量的增加或收益的增加。在长期中,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同时增加,使生产规模扩大,从而得到各种益处。规模经济或生产力规模的经济性,就是确定最佳生产规模的问题。 外在经济和内在经济一样,都会改变厂商的成本,但是它们的前提条件、影响方式又是完全不同的。外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行业规模的扩大,而内在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厂商本身规模的扩大;外在经济是行业中其他方面便利因素为个别厂商提供了效益,内在经济则是厂商经营的个别企业内部因素的变化所致;因此,外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厂商整个平均成本曲线向下移,而内在经济在成本上的体现是市场上平均成本曲线随厂商规模扩大而向下倾斜。 3边际产品价值[兰州大学2019年研] 答:边际产品价值是指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在生产中增加某种生产要素一个单位的投入所增加的产品的价值,等于边际物质产品(MP)与价格(P)的乘积,即:VMP=MP·P。 因为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的增多,其边际产品递减,从而边际产品价值也逐渐下降,所以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为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边际产品价值曲线(VMP)与边际收益产品曲线(MRP)互相重合,该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同时就是其边际产品价值曲线,从而也就是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MR、AR、P三者不全相等,厂商必须降低商品价格才能出售更多的产品,因此边际收益产品必然小于边际产品价值。VMP、MRP两条曲线不再重合,此时仅有厂商的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代表了对该种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 4生产可能性边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3年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22年研;南京大学2021年研;武汉大学2015年研] 答:生产可能性边界也称为社会生产可能性边界或生产可能性曲线,是指一个经济在可获得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点的轨迹。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资源是有限的,当这些经济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增加一定量的一种产品的生产,就必须放弃一定量的另一种产品的生产。整个社会生产的选择过程形成了一系列产品间的不同产量组合,所有这些不同产量的组合就构成了社会生产的可能性边界。假设一个社会把其全部资源用于A和B两种产品的生产,那么生产可能性边界可用图1表示。 图1 生产可能性边界 该图形表示,一个社会在资源一定、技术一定的情况下所可能生产的A产品和B产品的各种不同产量的组合。位于曲线右边的点(如C点)是不能达到的产量组合,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而曲线左边的点(如D点)可以成立,但没有利用或没有有效利用全部可供利用的资源;而位于曲线上的点(如E点)则表示全部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而可以生产出的产量组合。这条曲线向下倾斜是因为当全部资源都被充分利用时,要获得更多的一种产品,就必须以牺牲其他的产品为代价。一条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边界以外无法达到的组合意味着资源的有限性;边界线上各种组合的存在意味着选择的必要性;边界向下倾斜意味着机会成本存在。 5外部影响[东北财经大学2019年研] 答:外部影响是指某一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对社会上其他人的福利造成了影响,但却并没有为此而承担后果。然而,在实际经济中,这个假定往往并不能够成立。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活动中得到的利益(即所谓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全部利益(即所谓的“社会利益”,包括这个人和其他所有人所得到的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根据经济活动的主体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外部经济可以分为“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消费的外部经济”。另一方面,在很多时候,某个人(生产者或消费者)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即所谓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活动所造成的全部成本(即所谓的“社会成本”,包括这个人和其他所有人所付出的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外部不经济也可以视经济活动主体的不同而分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圣才电子书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圣才电子书融合各类考试(学历、等级、职称资格等)和经典教材(经管、外语、理工等)配套辅导的10万种电子书(题库、视频等)。

认证主体圣才电子书(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8742623696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