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是贾春增《外国社会学史》(第3版重排本)教材的学习辅导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了名校的考研真题,按照题型分类,并提供了详解。通过本部分,可以熟悉考研真题的命题风格和难易程度。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结合国内多所知名院校的考研真题和考查重点,根据该教材的章目进行编排,精选典型习题并提供详细答案解析,供考生强化练习。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一、概念题1科层制[华东理工大学2020年研;厦门大学2019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山东大学2016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
答: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的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是其中一种最典型、最纯粹的表现形式。科层制的特点包括:①人格上是自由的,服从、履行实际公务职责;②组成牢固的职务等级;③具有严格的职务权限;④以自由选择为基础的聘任制;⑤固定薪金,多数人有退休保障金,薪金的多少按等级职位、责任大小以及“身份尊卑”的原则分档划开;⑥把自己的工作视为唯一的或主要的职业;⑦根据工龄长短、成绩大小或同时依据这两方面的条件决定一个人的晋升;⑧管理者并不具有任何特权,他们也不占有生产资料;⑨服从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
2社会静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2022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
相关试题:孔德的“社会静力学”。[简答题,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静力学是孔德提出来的,是指在关于人类自发秩序的一般理论指导下,研究各种社会的基本秩序及某个特定整体的各个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考察社会行动和社会系统各个不同部分的反应规律,研究构成社会机体的各部分之间的平衡与和谐,旨在揭示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从社会的横断面,静态地考察人类社会的结构和制度,寻找确立和维护人类社会的共存和秩序的原则。社会静力学核心的范畴是“秩序”,逻辑上包括两个部分的内容:人性结构和社会性质结构。
3社会动力学[华南理工大学2022年研;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动力学,主要是运用关于人类智力发展三阶段的理论解释社会历史的进步。孔德认为,人类智力发展的三段律是:神学阶段,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或抽象阶段;科学阶段,或实证阶段。由于孔德认为智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所以社会发展的阶段与人类智力发展的过程完全相适应,也同样经历了三个阶段或历史时期:远古时代的神学阶段、中世纪时期以来的形而上学阶段和18、19世纪之交开始逐步进入的科学阶段。
4有机团结[中央财经大学2015年研]
相关试题:社会团结[扬州大学2022年研;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研;复旦大学2016年研]
答:有机团结是社会学家杜尔克姆研究社会现象中社会团结问题时所提出的最基本的团结形式之一。它是指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形成的社会团结,这种社会团结以社会高度分化、社会成员充分分工为基础。在有机团结中,维系社会成员的纽带是社会分工和社会专业化造成的人们之间不可超越的相互依赖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个方面,尤其以物质利益为根本内容的经济关系是最基本的方面。
5潜功能[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潜功能是指没有被预料也没有被认识的客观后果。默顿将各种可观察后果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这一区别与他所坚持的动机与后果的区别相联系。默顿指出,过去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显功能分析,这种对潜功能的忽视损害了功能分析方法。他列举了许多经验研究中发现的实例说明潜功能的存在以及对之进行分析的重要性,并开列了研究潜功能的五点方案,即回答下面五个问题:①潜功能是怎样发挥作用的?是否依参与者的意识而改变其作用方式?②对参与者来说,功能潜在性意味着什么?参与者所不了解的是机制还是后果?③为什么参与者不了解这一后果?④潜功能是对谁而言的?是部分参与者还是全体参与者?⑤我们所分析的是哪一个后果?是直接后果还是间接后果?默顿认为,可以通过对这五个问题的回答推动潜功能分析的深化。他把潜功能分析列为功能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6社会事实[北京师范大学2021年研;兰州大学2019年研;山东大学2018年研]
答:社会事实是存在于个人之身外,但又具有使个人不能不服从的强制力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构成的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都称为社会事实。
7社会唯名论[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社会唯名论是指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哲学的非正统派,是一种关于社会学思想性质的理论观点。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实在性,否认概念的客观内容,认为只有个别事物(特殊、殊相)才是真实存在的,而一般事物(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以唯名论的哲学思想看待社会,就形成了社会唯名论。
8社会唯实论[赣南师范大学2018年研;上海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社会唯实论,又称社会实在论,是与社会唯名论相反的一个观点。它来源于中世纪欧洲经验派哲学的正统派。与唯名论相反,早期唯实论依据柏拉图的理念,主张一般脱离个别、先于个别而存在。后期的温和唯实论则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学说为依据,认为一般存在于人的思维之中,主张一般是对事物共性(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制度经济学考研题库(含考研真题).pdf
-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学》(新修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pdf
-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6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陈岳《国际政治学概论》(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第4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 陶洁《美国文学选读》(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
- 王佐良《欧洲文化入门》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pdf
- 朱永涛《英美文化基础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pdf
- 王守仁《英国文学选读》(第3、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pdf
- 丁往道《英语写作手册(中文版)》(第2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pdf
- 2024年机械原理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2023年全国中级导游等级考试《导游知识专题》考点手册.pdf
- 2023年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基金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与业务规范》过关必做1000题(含历年真题).pdf
-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修订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pdf
- 李侃《中国近代史》(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郑师渠《中国近代史》(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2024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宏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pdf
- 2024年西南财经大学《802经济学二(微观经济学部分)》考试大纲解析.pdf
-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上册)》(第5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册)》(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