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2024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考研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为了帮助参加考研科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考生复习备考,我们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经典教材和考研真题的命题规律精心编写了本考研题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部分为考研真题精选。本部分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相关考研真题,按照题型进行分类,并提供详尽的答案解析。第二部分为章节题库。本部分参考了多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经典教材知识体系,重新规划章目,并按章目精心选题,并提供详尽的答案解析。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概念题 1不可知论[华中师范大学2022年研] 答:不可知论,与可知论相对,是一种哲学的认识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即人的认识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最初由英国生物学家T.H.赫胥黎于1869年提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不可知论都持批判态度,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是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征就是在坚持反映论的前提下,把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引入认识论,从而最科学、最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在认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使科学的认识得以产生、检验和发展,并为实践服务。 2《神圣家族》[南京大学2021年研] 答:《神圣家族》是于1844年9~11月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编著的第一部著作,全称为《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驳布鲁诺·鲍威尔及其伙伴)》,1845年在法兰克福出版,编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书中批判了青年黑格尔分子鲍威尔等的自我意识哲学和黑格尔唯心主义思辨哲学,阐述了正在形成过程中的一些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第一次提出无产阶级要解放自己必须解放全人类的观点。列宁认为这已接近唯物史观体系的基本思想——生产关系思想,并称本书“奠定了革命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基础”。 3物化(卢卡奇)[北京大学2019年研] 答:物化是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卢卡奇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其主要思想“物化”体现在1923年的代表作《历史与阶级意识》中。“物化”在卢卡奇看来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最基本的现象之一,他的“物化”理论与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异化”有异曲同工之妙。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对“物化”是这样定义的:“人自己的活动,人自己的劳动,作为某种客观的东西,某种不依赖于人的东西,某种通过易于人的自律性来控制的人的东西,同人相对立。”就是说,人的活动、劳动本身是人自身的产物,而在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活动和劳动“物化”为不依赖于人、与人对立的客观存在。这种对立同时表现在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方面的物化是指人的活动和劳动相对于人自身的客体化,不受人的支配,不依赖于人,劳动能力物化成为一种商品;客观方面的物化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物化为不依赖于人的物与物的关系,人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受到了商品生产的规律和物质世界的规律所制约。 4“现实的个人”[北京师范大学2019年研] 答:“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用来指称处于现实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人类个体,与“抽象的个人”相对。马克思以之作为历史的现实前提。马克思认为,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一定的个人之间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个人不是他们自己或别人想象中的抽象的个人,而是现实中的个人,即从事物质生产活动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的个人。这里的界限、前提和条件,既包括个人从前代继承下来的在一定的发展水平上的生产力,也包括个人处身于其中的与这种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的社会关系。全部历史是现实的个人活动的历史。他们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经历着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的人。他们是历史的现实前提,社会结构和政治国家从他们的物质活动的过程中产生。 5形而上学[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研] 答:形而上学作为一个哲学范畴,在哲学史上通常有两种含义:①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由于传统哲学通常是以这种方式寻求“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因此人们往往把传统哲学称作“形而上学”。②是指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即指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6自在世界[山东师范大学2017年研] 答:自在世界,又称天然自然,与人类世界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既指人类世界产生前的自然世界,又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即尚未被人化的部分。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人类世界不断改变着自在世界的界限,自在世界可以转化为人类世界。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区分和统一的基础。 7社会存在[河北大学2016年研] 答:社会存在是指从自然存在发展而来的,为物质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方式以及自然环境、人口因素。①在物质生产方式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②自然环境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物质生产领域。③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8市民社会[复旦大学2015年研] 答:市民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以前资产阶级思想家用来表示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的术语。马克思主义用来指资产阶级社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圣才电子书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圣才电子书融合各类考试(学历、等级、职称资格等)和经典教材(经管、外语、理工等)配套辅导的10万种电子书(题库、视频等)。

认证主体圣才电子书(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8742623696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