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是赵振宇《现代新闻评论》教材的配套题库,严格按照教材的章目编排,精选与各章内容配套的习题进行详解,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进行了延伸,所选试题基本涵盖了每章的考点和难点。此外还精选了部分名校的考研真题,并提供详解。
第一编 新闻评论形势第一章 中国新闻评论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概念题
1媒体新闻
答:媒体新闻,是指由一定的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媒体新闻是新闻的一部分,媒体新闻除具备新闻的特性外,还具有其自身的个性。媒体新闻的特性包括:真实性、新鲜性、公开性、服务性。
2主笔
答:主笔是指评论记者,或称社论撰述委员,是新闻政策的执行人,是一个很高的尊誉。主笔主持一家报馆的言论方向与编辑方针,在整个报社的运作中地位极为重要,可以说主笔存则报存,主笔亡则报亡。因此,主笔一般都由社会上享有名望的人担任。
二、简答题
1简述新闻评论中论据的来源。
答:新闻评论中论据的来源包括:
(1)直接来源
①由于信息渠道和专业经验的限制,一般社会作者在评论中使用的直接来源的事实材料,其准确性、真实性和公信力,往往不如媒体的报道。
②在评论中制度化地使用直接的事实材料的做法,更多地体现在媒体的述评和社论。
③直接来源的事实论据,尤其是个体经验的事实,虽然可能具有真实性,但在用来支持普遍性的判断时,其有效性可能存在问题,尤其是对于个体的、非职业的评论作者而言。
④个人经历进入新闻评论,会使新闻评论文本更为生动,更加情感化。但个人经历作为一种论据材料,它能够论证什么,不能论证什么,要看清楚。
(2)间接来源
①间接来源的事实论据,往往具有公开,普遍可以容易获得的特点,除了政府公布的统计报告之外,通常还有媒体报道、上市企业的年报,以及历史知识和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
②人们普遍接受的“常识”,也可以作为间接的事实论据来使用。在评论中对间接来源的事实论据的使用,关键在于恰当。
在当代新闻评论所使用的论据中,统计数据的精确化已成为一种趋势。涉及经济生活的新闻评论中对论据数据精确化、繁密化的要求,也对新闻评论的可读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2简述论据的要求。
答:新闻评论中论据的要求包括:
(1)没有争议
在新闻评论中,观点性因素与叙事性因素的基本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有争议的,后者是无争议的。新闻评论的论证,就是要用无争议的论据,来论证可能引起争议的论点。
在新闻评论引发的观点争议中,由论据引发的争议常常出现,这种争议即使不能根本否定对方的论点,也会削弱对方论点的可信度。
(2)与论点和评论对象相关
①评论一件事、提出一个观点的基本条件,就是掌握、了解与这件事、这个观点相关的事实。要求论据必须与中心观念有关并且可靠。
②新闻评论不仅要注意论据是否相关,还要注意相关度是高是低。如果论据是可靠的,那么与论点相关度高,论证力就强,相关度低,论证力就弱。
(3)接近
①“接近”,指评论者与论据之间的“距离”。接近性取决于提出观点的人是否处于可以直接观察到所争议的那个事件地位。
②它要求评论者尽可能地“接近”自己所讨论的对象和引用的论据,那些更接近评论对象和相关论据的人,其可信性或者说服性要优于那些距离较远的人。
③接近性的要求还意味着,评论者应当尽可能接近所引为论据的信息源头,以避免信息在辗转传播中失真。因此,除直接的、权威的论据来源,对转载的消息,只有沿着转载的方向上溯彻底查清其来源是否可靠,方可放心使用。
(4)新鲜
①这个要求中的新鲜,是相对于事实论据在评论中使用频度和读者熟悉的程度而言的,不同于新闻“时效性”的标准。
②评论中的论据之所以需要“新鲜”,原因如下:
a.读者往往需要作者独立积累或搜集的与众不同的论据材料,这些材料本身就具有评论“附加值”的作用。
b.受众更容易受新鲜的信息影响,而不是以前已经听说过的信息。
③对论据新鲜的要求,不是首要的要求,也不是必要的要求,它并不增强论证本身的证明力,而只是为了使评论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的手段。
3简述当前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暨南大学2008年研]
答:考虑到社会发展、受众心理以及当今新闻评论的发展态势,我国新闻评论在今后的发展中至少可能会出现以下几个方向的趋向或势头。
(1)由于契合受众高层次的信息需求和舆论引导的功能,新闻评论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拓宽。
①新的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的发展以及直接参与社会的局限性,受众要求媒介提供经媒介整合信息的需求增加。而对信息进行整合加工,为受众提供旨在指导和影响受众认知、态度和行为的意见性信息,是新闻评论的题中之义和生存基础。新闻评论今后发展的空间相当广阔。
②大众传播媒介要发挥其“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舆论功能,单靠向受众提供事实性信息远远不够,它必须在适当的时候,对这些信息进行专门的解释和评论,即针对新闻事实表明一定的态度和意见,才可能起到以正视听的作用,才能在社会上形成统一且有利于社会政治目的和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公众舆论。这样新闻评论会因为更契合受众的信息需求和更符合媒介的功能需要而出现进一步的发展。
(2)由于多元信息社会对个性的呼唤以及传播新媒体的兴起,新闻评论将向着更加个性化、人格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年考研农学门类联考《315化学》题库.pdf
- 古扎拉蒂《经济计量学精要》(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pdf
- 唐辉明《工程地质学基础》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上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刘诗白《政治经济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何强《环境学导论》(第3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高廷耀《水污染控制工程》(第4版)(下册)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第2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东南大学等四校合编《土力学》(第4版)配套题库【考研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机械工程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一考试》题库【真题精选+章节题库】.pdf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最近下载
- 工会内控制度.docx VIP
- 门店布局与商品陈列(第二版)全套PPT课件.pptx
- 4.2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课件)-2024-2025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同步PPT课件+教学设计.pptx VIP
- 扳机点(激痛点)疗法(理论及实操演示附全身激痛点分布图).pptx
- 《金瓶梅》完整版本.ppt VIP
-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策略.ppt VIP
- EZVIZ 萤石 智能锁Y3000FV用户手册说明书.pdf
- 了解书的结构.完整版PPT文档课件.pptx VIP
- EXCITE-Piston Ring 基础教程介绍.pdf VIP
- 统编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教材解读及教学目标教学建议教研备课校本培训.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