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认知衰弱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docx

认知衰弱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衰弱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认知衰弱是一种同时存在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损害,并排除阿尔茨海默病 (AD) 和其他类型痴呆的临床综合征,是衰弱综合征的独立维度。认知 衰弱可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住院、死亡、认知功能障碍甚至痴呆的 风险,但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1 认知衰弱的现状和概念鉴别 1.1 认知衰弱的现状 已有研究报道,我国认知衰弱的总体患病率为5.0%~18.0%,其中男性认 知衰弱的患病率7.0%,女性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9.0%;年龄75 岁人 群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5.0%,年龄≥75 岁人群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 23.0%;南方地区人群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4.0%,北方地区人群认知衰弱 的患病率为11.0%;医院老年患者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22%,社区老年 人群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9%,养老机构老年人群认知衰弱的患病率为 24%。 1.2 认知衰弱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区别及联系 1.2.1 认知衰弱与衰弱 衰弱是包含身体衰弱、心理衰弱、认知衰弱、社交衰弱和环境衰弱等多维 度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为个体多种生理系统储备功能下降和自我平衡被 破坏、人体的脆弱性增加,对应激源的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患者跌倒、 住院和死亡等不良健康结局的风险。 1.2.2 认知衰弱与身体衰弱 认知衰弱包含身体衰弱与认知功能损害,既往研究多将身体衰弱作为认知 衰弱的前提条件。近年来,普遍认为认知衰弱是一个独立的衰弱维度,并 非以身体衰弱为前提。但已有研究表明,身体衰弱的老年人出现认知功能 障碍的风险相对较高,此外,约1/2的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会出现身体 衰弱。 1.2.3 认知衰弱与心理衰弱 心理衰弱包括情绪障碍,认知衰弱和心理衰弱密切相关,且与情绪障碍呈 正相关,抑郁症可增加客观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因此,应对心理衰弱的 老年人进行情绪评估,若存在情绪障碍,则应尽早完成认知衰弱的筛查。 1.2.4 认知衰弱与社交衰弱 社交衰弱是指缺乏社会支持或情感上有价值的社会联系,包括社交孤独和 缺乏社会支持网络。 社会支持和认知衰弱显著相关,社交衰弱会增加认知衰弱的发生风险,反 之,社会网络的支持可减缓认知功能的下降。 1.2.5 认知衰弱与失能 失能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活动能力或生活能力的丧失或受限。认 知衰弱的老年人出现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失能的风险显著高于健康老年 人以及仅存在躯体衰弱或认知功能下降的老年人,认知衰弱老年人的失能 风险显著升高。 2 认知衰弱的病理机制与相关影响因素 2.1 认知衰弱的病理机制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认知衰弱是一个由基因、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2.2 认知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 认知衰弱的相关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可干预因素和不可干预因素,其中可干 预因素包括心理健康、运动、营养、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睡眠和社 会支持;不可干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和早年受教育情况。 2.2.1 心理健康 2.2.2 运动 2.2.3 营养 2.2.4 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 2.2.5 睡眠 2.2.6 社会支持 2.2.7 年龄 2.2.8 性别 2.2.9 早年受教育情况 3 认知衰弱的评估 3.1 量表评估 3.1.1 身体衰弱的量表评估 身体衰弱是确诊认知衰弱的必要条件,身体衰弱常用的评估量表主要有 Fried 表型衰弱量表、 FRAIL 量表、衰弱指数量表。此外,小腿围、腰围 联合体重指数以及步态等指标也可用于评估身体衰弱。 3.1.2 认知功能下降的量表评估 认知功能下降是认知衰弱的核心特征。国际营养与老龄化学会和国际老年 医学学会专家组建议,应进行全面的认知功能评估以有效识别认知衰弱, 评估量表主要包含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3.2 影像学评估 3.2.1 身体衰弱的影像学评估 脑白质高信号是身体衰弱的影像学预测指标,也是脑小血管病变的最常见 预测指标,脑白质高信号可引发认知功能与运动功能下降、步态障碍等老 年综合征,从而对认知衰弱起到预测作用。 3.2.2 认知功能的影像学评估 特定脑区的影像学数据可作为认知衰弱的评估指标。 3.3 生物标志物评估 3.3.1 脑脊液神经颗粒蛋白 脑脊液神经颗粒蛋白相关的突触功能与认知功能下降显著相关。 3.3.2 血清外泌体 血清外泌体可作为评估认知功能的生物标志物。 4 认知衰弱的康复治疗方法 4.1 运动干预治疗 运动干预治疗可作为认知衰弱的最常用非药物康复治疗方法。 4.1.1 抗阻训练 4.1.2 太极拳 4.1.3 八段锦 4.1.4 其他训练 4.2 营养干预治疗 营养不良是认知衰弱的重要风险因素。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会加剧身体 衰弱,营养干预治疗对身体衰弱和认知功能的改善均具有积极影响。 4.3 认知训练干预治疗 认知训练干预治疗是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创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