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花斑癣患者的诊疗技术.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花斑癣患者的诊疗技术 花斑癣又名花斑糠疹、汗斑,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原菌马拉色菌又称糠秕孢子菌或花斑糠疹菌,属嗜脂性酵母菌,是一种常见的人体腐物寄生菌。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由孢子相转为菌丝相引起花斑癣。其发病与高温潮湿、多脂多汗、营养不良、应用糖皮质激素及慢性疾患等因素有关,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 二、临床表现 本病青壮年男性多见,好发于皮脂腺丰富部位,如前胸、背部、肩部、上臂、腋窝、颈部等。皮损初起是以毛孔为中心境界清楚的点状或小片状斑疹,渐增大至指甲盖或钱币大小,呈圆形、类圆形,邻近损害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状,表面覆以糠秕状鳞屑,极易剥离,无炎性反应。斑的颜色可为褐色、淡褐色、淡红色、淡黄色、白色或肤色,亦可多种颜色共存。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略有瘙痒。 病程呈慢性,一般冬天消退,夏天复发。如不治疗常持续多年,基本不具传染性。 三、实验室检查 直接镜检见葡萄状簇集分布的圆形或卵圆形孢子,有出芽,菌丝短粗,两头钝圆呈腊肠形。须在含橄榄油或菜籽油的培养基上,37℃培养3d,有奶油色酵母型菌落生成,表面光滑。Wood灯检查皮损呈黄色荧光。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好发部位、真菌镜检及Wood灯检查,本病容易诊断。有时需与玫瑰糠疹、脂溢性皮炎等鉴别。 五、治疗 (一)外用药物治疗 以局部治疗为主。主要外用药有联苯苄唑酊或霜剂、咪康唑霜、克霉唑霜、50%丙二醇溶液等。亦可外用20%~40%硫代硫酸钠溶液,稍干后涂搽4%稀盐酸,1~2次/天,连续2~4周。外用2%酮康唑洗剂辅以治疗,洗澡时涂抹至发泡,停留5min,清水冲去,每周2~3次。花斑癣治愈后最好再用药10~15d,以防复发。 (二)内用药物治疗 对皮损面积大,单纯外用药物疗效不佳者可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伊曲康唑200mg/d,连续7d。氟康唑50mg/d或每周150mg顿服,1~2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六、预防 花斑癣易复发,应勤洗澡、勤换衣服,内衣及汗衫等宜用水煮沸消毒。

文档评论(0)

小刺猬知识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药学、临床药师持证人

主管药师、临床药师、执业药师、美国MTM药师。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13日上传了中级药学、临床药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