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docxVIP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溃疡性胃炎是一种严重的病变,主要位于大便粘膜和粘膜下层,导致糜烂和溃疡,并存在未知的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多在直肠及乙状结肠, 向上呈连续性非跳跃式蔓延, 累及部分、大部分或全结肠。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 多反复发作或长期迁延呈慢性经过。由于本病病因复杂, 发病环节多, 治愈难度大, 并与结肠癌发病关系密切, 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属于中医学“肠澼”、“肠风”、“脏毒”、“大瘕泄”范畴。 国医大师何任教授, 熟谙中医经典, 通晓中医理论, 医术超群, 验识俱丰。在用中医药治疗内科疑难重症方面独树一帜, 颇有建树, 尤其是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结合一些医家对本病因机证治的认识和对何任教授治疗本病验案的赏析, 冀以弘扬何老学术思想和诊疗经验, 传承仁术。 1 病因病机及病理机 对于本病的成因, 李树斌认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劳累过度而致湿阻痰结, 气滞血瘀, 火郁热毒之变是本病的主要原因。病变多滞留肠间, 久生浊垢, 胶粘肠壁, 侵蚀肠膜, 致直肠、结肠黏膜充血水肿, 甚至糜烂、溃疡。究其根本, 湿浊壅滞是其主因。卢渊认为湿热是导致本病的重要病因, 其病理特点是湿蕴大肠, 湿阻气机, 湿热壅遏, 灼伤血络。郑芳忠认为该病多因脾胃运化失职, 胃肠功能紊乱, 致邪毒内侵肠道, 病入血分, 损伤肠络, 日久肉腐发为“溃疡”, 多为“久病入络, 久病多瘀”。谈华南等认为属外邪壅塞肠中, 传导失司, 气机不通, 气血壅滞, 肠络受损, 则下痢赤白。卢渊认为本病之关键在脾肾阳虚。由于脾肾阳虚, 致使脾胃运化失司, 清气不升, 浊气不降, 清浊相乱, 混杂而下, 迫及大肠, 传导失常, 气血凝滞, 肠络受伤, 血败肉腐, 壅滞成脓, 内溃成病而致。胡剑卓等认为本病多为肝郁脾虚, 湿热蕴结, 气血壅滞, 大肠传导失常。胡建华认为本病乃脾气亏虚, 伤及阴血, 肠道失于固摄。而何老认为, 本病多为脾胃素亏, 中气下陷, 湿毒内滞, 肠失固摄而致。 2 辨治宜健脾温肾,瘀血泻热 对于本病的治疗, 周海峰等认为宜健脾燥湿, 收涩止泻。何宗义等认为本病为肝郁脾虚而致, 治宜疏肝理脾, 温中涩肠。李玉娥等认为本病多为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而致, 治宜健脾益气, 和中止泻。张琪认为本病为脾肾阳虚, 湿瘀互结, 肠失传导, 治宜温补脾肾, 除湿化瘀。李振华认为本病乃脾肾阳虚, 湿邪内停, 滞于肠中, 传导失常, 治宜健脾温肾, 涩肠止泻。叶蜀晖等、盛成和均认为本病重在脾肾阳虚, 治宜温肾健脾, 固摄止泻。王美丽等认为此乃湿热内蕴, 气血壅滞, 治宜清热化湿, 调和气血。许洁如在临床上主张审证求因, 分型论治, 具体为:大肠湿热证, 治宜清热化湿, 调气行血;脾胃气虚证, 治宜健脾益气, 除湿升阳;脾胃阳虚证, 治宜健脾补肾, 温阳化湿;肝郁脾虚证, 治宜疏肝理气, 健脾和中;阴血亏虚证, 治宜滋阴养血, 益气建中;血瘀肠络证, 治宜活血化瘀, 理肠通络。张轶鹤认为湿热内蕴型治宜清热利湿, 理气止痛;气滞血瘀型治宜行气活血, 健脾益气;脾肾两虚型, 治宜健脾温肾, 涩肠止泻;阴血亏虚型, 治宜养阴清热, 益气固肠。李寿山认为本病系脾虚夹湿, 寒热夹杂, 久病入络之证, 治宜温运脾湿, 导滞化瘀, 益气敛疡之法。而何老认为, 中气下陷是病机关键, 治宜补中益气, 理肠止泻。 3 药物组成及疗效 对于本病的选方用药, 孙素明用自拟方除湿活血汤治疗, 药物组成:丹皮、黄柏、枳壳各10g, 柴胡9g, 白芍24g, 党参、桔梗各20g, 茯苓30g, 白术、苍术各12g, 泽泻、白及、地榆、葛根、玄胡各15g, 炙甘草6g。肖敏等常用自拟中药方治疗, 药物组成:黄芩15g, 黄连8g, 赤芍25g, 青皮、槟榔、厚朴、木香各10g, 当归、红花、桃仁、枳壳各10g, 地榆30g, 山楂20g, 甘草5g。何航行常用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 药物组成:葛根15g, 黄连3g, 黄芩10g, 炒山楂15g, 凤尾草15g, 马齿苋15g, 白术10g, 茯苓15g, 黄芪15g, 麦冬10g, 枸杞10g, 陈皮8g, 甘草10g。刘真栋等常用自拟溃结合剂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30g, 白术15g, 苍术15g, 炒白芍12g, 炒山药30g, 茯苓15g, 木香12g, 炒扁豆30g, 山楂炭30g, 地榆炭15g, 甘草6g。师照敏常用参芩白术散加减, 药物组成:党参20g, 白术20g, 木香3g, 陈皮15g, 炒神曲10g, 炒麦芽10g, 扁豆10g, 山药10g, 砂仁8g, 薏苡仁10g, 大枣4枚, 白茯苓20g, 甘草3g, 桔梗6g, 莲子10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