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花》教学创意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百合花》教学创意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合花》教学创意设计 一、设计意图 ?1.小说阅读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学的重要途径,要把小说当做小说来教,不要教成诗歌或者记叙类、纪实类(通讯报道、报告文学等)文章,更不宜教成诉诸理性的那些信息类文章。换言之,小说就要教关于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及细节和环境描写诸要素依然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有的同志一听到新高考命题反套路,于是下决心不再搭理这些东西,其实大可不必。你去细细看一下,不管是2022年的《江上》,还是2023年的《给儿子》,其命题的背后,不也仍是沉潜着这些小说的基本要素吗?学习、复习有路是必要的,只是不要去死套罢了。 ? ?2.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我们的语文教学势必要完成观念和操作层面的转化。我们不能隔膜于任务群、大概念等新观念所昭示的新导向。其中,一个非常强劲的教学设计导向是,现在的课文不再是单篇的文章(或文学篇章)了,都是大概念中的组成部分,这个道理应该可以接受——而且这个“大”,主要指真实性,真实的任务场景,而非指庞杂的教学内容。不过,想提醒一下的是,也要防止出现把完整(自洽的)的经典文本——王荣生教授所说的“定篇”——在实际操作中仅作为“用件”来处理的倾向。 ? ? 3.现在倡导的“做任务”,确实宜乎其然,应是实现素养导向、实践引领、主体转变的重要载体。其实,打一个可能不甚恰当的比方,我们在鼓励引导学生自主打造麒麟,从羊身上拿来头,从麝鹿身上移来身体,从狼身上取来蹄,从龙身上移来尾和鳞。但是,为了做成这个名唤“麒麟”的任务,是否应该仅取其头而去其全羊、仅取其身而舍弃麝鹿、仅取其蹄而舍弃全狼呢?更何况有的设计仅仅是取来头的形状、身的轮廓、蹄的影子而已。 ? ?4.就本文来看,这是学生进入高中后,遇到的第一篇现代小说。能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一般阅读流程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性的任务。笔者觉得,做任务是新课程、新教材所守护的方向,但是做这个“宏观大业”之前,对各个具体文本——姑且称之为“微业”,也须进行应有的基本关照(附带提及,笔者目光所及,编写课本剧及在课堂上分角色演出似乎成了当下文学作品教学“做任务”的主流)。否则,有可能实际上架空我们的语文教学——高中语文毕竟不是大学中文系的文艺学课程或者传媒演艺专业的编导课程。 ? ? 5.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看,1979年前的30年之小说人物长廊里,能够把英雄人物作为普通人来写的作品其实是不多的,姑且不论那个特殊时期所塑造的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七情六欲的“高大全”们;这可能也是茅盾先生激赏并推崇《百合花》这篇小说的重要原因之一吧。现在,看到一些示范课把《百合花》与《哦,香雪》进行联读教学,当然这样做肯定也有其道理。不过,如果从比较人物形象塑造的非模式化角度看,笔者此处建议,还可以补充一篇小说,将之与《百合花》比较阅读;这篇小说就是马烽的《我的第一个上级》(见本教案附录)。笔者觉得《哦,香雪》似乎不是用来赞美青春的,而是主要写在改革开放的春潮中,人的觉醒——对挣脱封闭生活的渴望,及对外部世界的极度向往。附带提及,对过去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那种于男女正常感情的无视或漠视的现象,及传统文化中如小通讯员所责怪的“死封建”的某种情结,是我们现在的高中生所无法理解和无从想象的。这固然不是《百合花》教学的重点,但可能也是一个难点。 ? ?6.笔者依然反对占用宝贵的课堂教学资源,不厌其烦地介绍作者名字正确写法、作者具体生平事迹、作者与其女儿之间的关系等等静态知识。您如果觉得一定要让学生知晓这些信息,那么完全可以放到课外去叫学生自查自习——这比您在课堂上所讲或许要鸿富多了。笔者原则上不反对知人论世,但是反对在堂上对背景知识大讲特讲,而对文本本身雨湿地皮、蜻蜓点水的做法。我们主要研究的内容是那个蛋,而非生蛋的那只鸡。 二、教学目标 (一)梳理小说情节,明白情节对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的作用,了解小说分析的基本路径; (二)通过人物分析,明了作家借助哪些艺术手法,表现人物性格、思想和品格的独特性和丰满性; (三)引入叙事视角的概念,设计特定情景,经由对小说情节的分析评估,利用小说文本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任务化学习和探究。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合备) 四、教学过程 (一)读小说 1.研究情节 (1)用二十分钟左右时间,认真阅读全文。 其一,引导学生将全文划分为三部分(5分钟); 其二,要求学生独立填写下表,准备当堂交流发言(15分钟): (2)? 上台交流发言。老师引导辨析,学生交流总结;全部环节预设10分钟。 示例如下: ?【整个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发言时的一些重要概念,讨论确认,力求表达准确,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思想的敏锐性。如第一部分中,对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概括,“青涩”还是“羞涩”,“憨厚”还是“忠厚”等等;第三部分,新媳妇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