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自由平等的追求 运用你的经验 这是我的自由,谁都管不着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 田某放学后与社会人员打架,老师批评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结合田某的言行,说说自由与法律的关系。 第一章总则 第四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情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教育的义务。对违反学校管理制度的学生,学校应当予以批评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三章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第十四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剽窃、故意毁坏财物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 第十五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我成年人出售烟酒。 田某对自由的认识是错误的。 法律是自由的保障,自由是在法律保障下的自由,只有在法制体制下人民才能够充分享有自由;而法律是自由的体现。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人们做任何事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 问题一:如何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唐某在微博上发表一首七律诗,网友关某读后提出意见,称唐某的七律诗“格律不对”,招致唐某不满。唐某回帖辱骂关某,称其“驴唇不对马嘴”,并虚构了关某行为不检的诸多事例。该回复在网上大量转发,遭受精神伤害的关某愤然与唐某对簿公堂。法院判决唐某向关某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针对这则“微博骂人”事件,同学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唐某逞一时口舌之快,但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 言论自由一旦超越法律边界就是对自由的滥用,行为人要承担法律后果。 言论自由必须以尊重和不侵犯他人人格和名誉权为前提,唐某咎由自取! 请你参与评论并与同学们交流。 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制意识 依法行使权利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含 义 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权力, 不得超越法定范围和界限,不得损害国家、 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购买的合法权利 依法行使权利 问题二:如何践行平等? 1944年,陈云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掌管着陕甘宁边区财政和部队、机关、学校十多万人的物资供应。他穿的那套军装,和陕甘宁边区一般战士的一样,冬天是棉衣,春天把棉花抽掉变成夹衣,夏天把里子拆掉又变成单衣。陈云身体不好,出汗多,衣服烂得快,补了不少补丁。管后勤的陈清泉同志想到陈云经常接待来访的代表团和外宾,就打电话通知有关部门给陈云送一套新军装。陈云知道后,立即把陈清泉叫去,非常严厉地说:“你是只给我新军装,还是给陕甘宁边区所有的同志都发?”陈清泉忙说明给他增发一套新军装的理由。陈云严肃地说:“现在不到发军装的时候,任何人都不能例外。” 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该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2003年6月,大学生张某参加公务员考试 ,笔试和面试,综合成绩在报考该职位的三十名考生中名列第一,按规定进入体检程序。在随后的体检中,因被查出感染乙肝病毒被招收单位拒绝录用。 无奈张某以被告单位人事局的行为剥夺其担任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侵犯其合法权利为由,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依法判令被告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撤销其不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准许原告进入考核程序并被录用至相应的职位,此宗案件被媒体称为“中国乙肝歧视第一案”,该案件一原告张某的胜诉而告终。 阅读感悟P10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