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世界的聚落 分层作业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docxVIP

3-4 世界的聚落 分层作业 初中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2023~2024学年).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世界的居民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基础巩固 【知识点1 聚落的形态】 如图为某区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关于甲、乙两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聚落距离近,聚落类型一致 B.甲聚落房屋低矮稀疏,是乡村 C.乙聚落高楼林立,经济发达,是城市 D.甲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是乡村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甲聚落房屋低矮稀疏,房屋周边是农田,是乡村聚落,以农业生产为主;乙聚落房屋高大密集,交通便利,是城市聚落。故选A。 2.乙聚落地处( ) A.冰天雪地的高原 B.干旱缺水的荒漠 C.地表崎岖的山区 D.交通便利的平原 【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乙聚落位于沿海地区交通便利的平原上,不位于冰天雪地的高原,也不位于山区,更不位于干旱缺水的荒漠,故选D。 读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阶段示意图,完成3—4题。 3.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④② D.③④②① 【答案】B 【解析】在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中,低矮房屋逐渐变为高楼,道路网越来越稠密,由此判断图中村庄演变为城市的顺序是②③①④。 4.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差 d.环境质量下降 e.对周围地区的带动作用降低 【答案】C 【解析】 村庄演变为城市,人口进一步聚集,带来的问题有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图示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 A.沿盆地边缘分布 B.沿铁路分布 C.沿公路分布 D.沿河流分布 【答案】D 【解析】 读图可知,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D正确。 6.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甲村庄面积最大,耕地面积最大,且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地势平坦开阔,因此其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故选A。 7.秘鲁首都利马,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被称为“无雨之都”。当地居民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建造的传统民居是下图中的( ) A.高脚屋 B.四合院 C.土坯房屋 D.冰屋 【答案】C 【解析】 高脚屋是气候湿热、降水丰沛的地区的传统民居,A错误。四合院是我国北京等地区的传统民居,位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的地区,B错误。土坯房屋是气候炎热干燥地区的传统民居,C正确。冰屋是气候严寒地区的传统民居,D错误。故选C。 【知识点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8.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 A.平遥古城 B.丽江古城 C.桂林山水 D.皖南古村落 【答案】C 【解析】 桂林山水是我国的风景名胜,是自然遗产。平遥古城、丽江古城、皖南古村落都是世界文化遗产,故选C。 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值。据此完成第9题。 9.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在故宫内部修建宾馆、饭店等 B.限制游览人数,加强文物保护 C.在故宫附近修建高大建筑 D.扩大游览规模,以便提高收入 【答案】B 【解析】 在故宫内部修建宾馆、饭店等,在附近修建高大建筑,为提高收入而扩大游览规模,都不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故A、C、D错。限制游览人数,加强文物保护,有利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法正确,B正确。 能力提升 《桃花源记》中这样描写桃花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犬相闻……”读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示意图,完成1—2题。 1.结合甲骨文“聚”和“落”的解释,判断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聚落是人类聚居的场所 B.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C.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 D.聚落的形成与交通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人类的聚集地统称为聚落,A说法正确。聚落里的房屋可以住人,说明聚落内可生活;聚落里的农田可以种植庄稼,说明聚落内可生产,B说法错误。由图中“草”“水”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C说法正确。由图中“关键路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形成与交通密切相关,D说法正确。故选B。 2.桃花源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正确的是( ) A.城市,“阡陌交通” B.乡村,“屋舍俨然” C.城市,“土地平旷” D.乡村,“良田、美池” 【答案】D 【解析】 “良田”说明当地以农业生产为主,据此可以看出桃花源的聚落类型为乡村。故选D。 地下城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