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晚清派西方国家的园艺
西方的传统园林艺术和园艺技术与中国的风格非常相似。近代科学兴起之后, 渗入到园艺技术中去, 促进了西方园艺技术的进步。鸦片战争的炮声, 惊醒了晚清朝野的“天朝帝国”梦。当权者们不得不打开紧闭的国门, 向西方国家派出了带着外交使命或考察任务的官员。他们在这些发达国家看到的不仅仅是船坚炮利, 更是文明、富裕、蒸蒸日上的景象。他们写下宝贵的游记, 记录下他们亲眼看世界的见闻和感受, 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管理、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工农业、风土人情等。同时, 他们也走马观花似的了解了有关花卉、园艺方面的知识。本文即阐述他们所见识的西方园艺。
一、 甜桃园,深各长之道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温室栽培蔬菜的国家。利用局部的小气候或给室内、窖内加温, 以种植反季节瓜、菜, 保守一点说, 开始于秦朝。在宋代, 人们已经利用温室栽培韭黄。而明、清时期, 火室、火炕在我国北方已经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了。传统的温室是烧煤或烧木炭来加温的, 这在我国并不希奇。但外交官们在欧洲国家所见的, 是在当时来说很先进的装有暖气管道的大型玻璃温室, 有的还配备温度计来掌握室内温度。对他们来说, 这些都是全新的东西。
同治五年 (1866年) , 斌椿带领同文馆学生赴欧考察, 这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个外交使团。斌椿一行在英国游览一处园林, 见到那里虽仍较为寒冷, 温室里却是春意盎然。“22日, 阴。巳初, 乘火轮车行五十里, 至‘文思尔喀什尔’ (译言君主行馆) ……园周三十里。蒙假御厩车马, 俾得遍览园景。树木之大者以千计, 皆百余年物。山花秀丽, 溪水回环, 鹿鸣呦呦, 鸟声格磔。花之娇艳者, 罩以玻璃屋, 有窗启闭, 以障风日。司花者云, 地气尚寒, 非此即冻萎。其中五色璀璨, 芬芳袭人。可识者, 秋海棠高二尺许, 丰韵嫣然。红白茶花, 似江右产。月季、杜鹃、芍药、鱼儿牡丹, 皆大倍常。又至果屋, 亦如之。桃李杏共数十间, 葡萄称是。皆以铜管贮热水其中, 温和如中土暮春气候。诸果有始花者, 甫结蒂者, 初实与渐熟者。云备随时取用, 不令缺乏耳。为摘紫葡萄一球, 实大于雀卵, 累累然方熟, 甘美无比”。在同一年, 随团出访的同文馆学生张德彝记下了比利时植物园中的温室:“又至一园, 名‘布坦尼克’, 中有大玻璃房一座, 屋内盛植各国奇花异草, 地下有火桶相通, 暖气熏蒸, 是以花木青葱, 时历寒暑, 色无摧残。橱内列各国花种, 各标以名”。次年, 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王韬 (1828~1897) 在伦敦的公园里见到了专门放置热带植物的温室, “都内有公园二所, 广袤无际, 空阔异常, 能令入者心胸为之开拓。杂植花果卉木, 无种不备。夕阳欲下, 芳草如茵, 千红万紫中, 必有平芜一碧者为之点缀。中构楼阁亭轩, 曲折高下, 皆天然巧妙, 而绝不假以人力。池以蓄鱼, 笼以蓄禽, 皆罗致异地远方者, 悉心豢养。蛇虫各物, 俱收并蓄。岁中经费颇烦, 故入园欲观者, 征一银钱。更有藏花之窖, 各国奇葩异卉, 靡所不有。从暖地来者, 则置之玻璃室内, 下更益以煤火, 四周悉有铅管, 贯注热水, 有时密为洒布,廉纤, 极似微雨, 备极氤氲化醇之趣。甫入, 已觉奇香袭人。余游时刚值隆冬, 见架上紫葡萄结实累累, 巨如雀卵。园主摘数颗以奉予, 非常甘美”。事隔十多年, 晚清著名外交官郭嵩焘来到英国的一个原皇家花园, 园内栽有世界各地植物, 他见到:“所至玻璃屋四处。其一地坑内烘, 极温热。其一铺铁板为空格, 置铁管其中引火气, 南洋热道花木皆置其中。粤产如霸王鞭、凤尾蕉、蒲叶、棕榈、南竹及盆景小花, 凡数十种。其一中为空池, 藤萝异种甚多。有红花累累然者, 拆视之, 叶也;每五六叶相聚如花, 色浅红而中出小花五六, 色黄。其一广数十亩, 则以植各温道之花木, 以避寒气。盆花尤多, 茶花亦十余种。略视各花异样者折取之, 竟累至二十余种”。他们见到的温室, 装有当时先进的供暖系统, 将铁管、铅管或铜管安装在玻璃房间里, 与火炉相通。炉中烧热的水在金属管中循环流动, 散发热量为温室供暖。西方人在寒季不但利用现代化温室来栽培反季节花果, 还利用温室栽培来自热带的、在欧洲国家无法露天生长或无法越冬的植物。这样, 欧洲的园艺界增加了很多新的花卉, 技术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几乎相同时间写成的游记中, 有的还记载了用温度计控制温室中的温度。同治六年, 志刚在比利时见到的温室中就已使用温度计, “又至大花园, 其花草品汇最多。其培养之法, 在适其寒暖燥湿。而所以适其宜者, 皆恃寒暑表。无论地球何国所产, 其本地之寒暑度数若干, 即于植之玻璃大屋热火, 如其本产之地之寒热。故虽易其地, 而长养蕃茂, 与在其本地不殊也”。光绪五年, 著名外交官曾纪泽在英国的“百花会” (花卉博览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