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龙霸矿业XXX龙坝煤矿
防治水中长期规划
四川龙霸矿业XXX龙坝煤矿
2015年6月
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8号令)、《四川省煤矿防治水细则》(川安监
〔2010〕157号)规定,依据《龙坝煤矿勘探地质报告》(二零七地质队,2010年7月)、《龙坝煤矿初
步设计》(四川省煤炭设计研究院,2012年8月)、《龙坝煤矿初步设计安全专篇》(四川省煤炭设计
研究院,2012年6月),结合龙坝煤矿建设工程施工计划,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章 矿井慨况
龙坝煤矿为新建矿井,位于五通桥中心城区151°方向、直距约8 km处,横跨乐山市五通桥区桥沟镇、金
粟镇、辉山镇,主要属桥沟镇管辖。矿区0.2km接入G213国道公路,向北15公里连接乐宜高速五通入
口、25 km连接乐自高速九峰入口,向南22 km连接乐宜高速犍为入口。
矿区属犍乐煤田寿保矿区龙坝井田,面积20.8861km²、查明资源储量4072.9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60
万吨/年。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主斜井、副斜井、西回风斜井位于火电厂,利用主斜井安设带式输送机担负煤炭、
矸石运输和部分进风任务,并在其中敷设电缆、排水管线等;利用副斜井用防爆无轨胶轮机车担负矿井
运送材料、设备和人员任务,并兼做主要进风任务;利用西回风斜井担负矿井中部资源和西部资源开采
的回风任务,并在其中敷设瓦斯抽采管路。后期在北东边界响滩子附近规划东进风斜井和东回风斜井担
负开采东翼资源辅助进风和回风任务,并兼做安全出口;在西部边界杨砖场附近规划西进风斜井担负辅
助进风,并兼做安全出口。矿井划分为+55m和+15m两个水平,水平间采用暗斜井连接。
矿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后退式开采,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回采工作面采用“两面三巷”对拉布置,即在煤层中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工作面运输巷,担负工作面进风
和煤炭运输及行人任务;在工作面两侧沿煤层倾斜方向布置工作面回风巷担负材料、设备运输和回风任
务;利用上一工作面的回风巷作为下一工作面的回风巷。
矿井经川发改能源[2012]463号《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乐山市龙坝煤矿项目核准的批复》核准,
川矿建施许[2012]082号《施工许可证》许可,煤矿于2012年12月开工建设。
第二章 矿井水文地质
一、水文地质情况
1、水文地质概况
煤矿地处四川盆地西南缘,属丘陵低山侵蚀、剥蚀构造地貌。区内多单面山,顺向坡平缓,反向坡陡
峻。矿区总体地势北东高、南西低,局部向岷江倾斜。最低点位于金粟桥沟心,标高 +330 m (为区内最
低侵蚀基准面)。区内为树枝状水系,均属位于分水岭地带的短头冲沟,主要沟谷有棉花沟、黄鳝洞、
平桥河等,均具有山溪河流陡涨陡落的特征。
井田西侧岷江为区内大的地表水体。
区内主采煤层均未出露地表。
2、主要含(隔)水层特征
(1)第四系全新统(Q4)
冲洪积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西、西南部岷江河一、二级阶地为主,岩性为砂土、卵石,厚度10 ~30
m ,富水性虽强,但远离矿层,对矿床无充水影响。
残坡积孔隙含水层分布于矿区山坡及丘顶区,岩性为粘土、碎块石,厚0 ~14.07 m,富水性弱且远离矿
层,对矿床无充水影响。
(2)侏罗系中下统自流井组裂隙含(隔)水岩组
钻孔揭露厚度0 ~35 m ,零星出露分布于中东部,残存少量下部地层。岩性为紫红、灰绿等杂色粘土
岩、灰色泥质灰岩夹少量灰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一层杂色砾岩。该层以帽子形式分布在山顶部
位,富水性极弱或属隔水层,距矿层 280 m ,对矿床无充水影响。
(3)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
a、须家河组第五段裂隙含(隔)水岩组
厚0 ~94.36 m ,出露不全,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及冲沟上部,由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细
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组成沉积旋回,中部含K10煤层,地表分布K10煤层小煤窑坑口,钻孔也有揭
露采空区现象,矿坑水一般自流,少量斜井开拓,存在老窑积水,总体富水性弱。区内K10煤层距K7煤
层 200 m ,充水影响较小。
b、须家河组第四段裂隙含(隔)水岩组
厚67.99 ~103.00 m,顶部为灰色中厚~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砂质粘土岩、粘土岩,下部灰白色厚
~巨厚层状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透镜状砂质粘土岩、粘土岩,属裂隙弱含水层。该层位于K7煤层
上部85.06 ~120.63 m,对矿坑充水有一定影响。
c、须家河组第三段裂隙含(隔)水岩组
上部厚25 ~50 m为灰色厚层状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粘土岩的韵律互层,夹炭质页岩及煤
线,属隔水层;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