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安全给药原则(简答)
答:(一)根据医嘱给药。(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浓度、剂量、时间、方法
2、 口服安全给药指导(简答)
答:1 抗维生素及磺胺类药物必须准时给药,以维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
健胃药应饭前服,因可刺激味觉感受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食欲,。助消化药和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宜饭后服,有利于消化,减少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磺胺类药物服药应多饮水,因药物经肾脏排出,尿少时析出结晶,引起肾小管堵塞
3、 氧气雾化吸入取 坐位、 半坐 位,调节氧气流量至 6~8l/min 。一般为 10~15 min,将雾化吸入气浸泡于消毒液中 1 h。
4、 氧气湿化瓶内勿 放水 ,以免液体进入雾化器使药液 稀释 影响疗效。
5、 手压时是雾化吸入尽可能延长屏气 ,(坚持 10s 左右),然后呼气。
6、 雾化器使用后应放置在 阴凉处 处(30 摄氏度以下)。
7、 手压式雾化器每次 1~2 喷,每两次间隔时间不少于3~4 min。
8、 超声波雾化的目的(简答)
答:1 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感染 消除炎症、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于肺炎、咽喉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病人。预防呼吸道感染,常用于 胸部手术前后的病人。
湿化气道 常用于呼吸道湿化不足,痰液粘稠、气道不通畅者,也是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常规治疗的方法。可配合人工呼吸机,湿化气道或间歇雾化吸入药物。
改善通气功能 解除支气管痉挛,保持气道通畅。常用于支气管哮喘病人
治疗肺癌 间歇吸入抗癌药物以治疗肺癌
9、 超声波雾化吸入常用药物作用(简答)
答:1 控制呼吸道感染,消除炎症,常用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
解除支气管痉挛 常用氨茶碱、沙丁胺醇(舒喘灵)等。
稀释痰液,帮助祛痰:常用α-糜蛋白酶、乙酰半胱氨酸(易咳净)(痰易静)
减轻呼吸道黏膜水肿,常用地塞米松等。
10、 超声波雾化吸入水槽内加 水,叶面高度 3cm ,核对药物并将其稀释至
30~50ml ,所需时间 15~20min ,如发现水槽水温超过60 摄氏度 ,应关机更换冷的蒸馏水 。先关雾量开关 ,再关电源开关 。
11、 注射原则(简答)
答:(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二)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确保给药准确无误
2 仔细检查药液质量,发现药液混浊、沉淀、变质、过期或安瓿有裂痕等现象, 则不可应用。
3 同时注射多种药物,应查对有无配伍禁忌
(三)严防交叉感染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六)药液应现用现配
(七)注射前排尽空气
(八)注射前检查回血
(九)掌握无痛注射技术
12、 无痛注射技术(简答)
答:1 解除病人顾虑、分散注意力、维持正确、舒适的姿势,使肌肉松弛
2 注射时做到“二快一慢”,即进针、拔针快,推药速度慢且均匀
3 刺激性较强的药物,选用粗长针头,且需深部注射,多种药物同时注射时。一般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药物,再注射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13、 皮内注射选用 前臂掌侧下段(药物过敏试验);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 部位,用 70% 乙醇消毒皮肤,针尖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5 度 进针。。
14、 皮内注射注意事项(简答
答
皮下注射选部位皮下注射:选择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两侧腹壁,
后背,大腿前侧和外侧等
注射角度:30-40 度进针,抽无回血,缓慢推药
、 、 、 、和
15、 针尖斜面与皮肤呈 30-40 快速刺入针梗的 三分之二 。
16、 皮下注射进针角度不宜超过 40 。
肌内注射术定位法(简答) 臀大肌注射定位 1.十字法:从臀裂顶点向左或向右画一水平线,从髂嵴最高点作一垂直线,将臀部分为四个象限,其外上象限避开内角为注射区
2 连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连线外上 1/3 处为注射部位
肌内注射术注意事项(简答)注射时切勿将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衔
接处折断。若针头折断 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以防针头移位, 使用血管钳将断端取出。需长期注射者,应交替更换注射部位, 避免或减少硬结的发生。注意配伍禁忌。
17、 四肢浅静脉注射在穿刺部位上方约 6cm 处扎进止血带,末端朝 上 ,嘱病人握拳 ,枕巾斜面朝上与皮肤呈 ,见 。
18、 股静脉取仰 卧位,下肢略屈膝外展外旋 。针头与皮肤呈 45 或 90 角, 在股动脉内侧 0.5 cm,抽出 回 血。
19、 青霉素过敏试验预防措施(简答)
答:1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做过敏试验:对青霉素过敏的人,任何给药途径(如注射、口服、外用等)、任何剂量和任何剂型均可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使用任何剂型的青霉素都
应做过敏试验。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停药3 天以上,或在用药的过程中更换批号的,须重新做过敏试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