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以概念为本推动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以概念为本推动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以概念为本推动大单元教学设计 ——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为例 摘要:传统教学注重事实和技能的掌握,流于灌输式、碎片化、重复性;核心素养时代的新教学,当以概念理解为本,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本文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为例,围绕“荒诞派文学”“荒诞与真实”“异化”等概念,引导学生从概念的呈现到概念的理解,从概念的理解性迁移到概念的拓展探究,领会概念之旅的终极意义,探索以概念为本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之路。 关键词:概念;概念理解;迁移;大单元教学 林恩·埃里克森等提倡以概念为本的三维模式,认为“为深度概念性理解而教与为记忆事实性知识而教有着天壤之别”[1]。传统教学注重事实和技能等事实性知识,被锁定在低层次覆盖模式上。当下教学必须超越事实性知识,达到对概念性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从概念性理解到理解性迁移,从而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为形成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在全球互动的当下,“知识正在以指数级数量增长,我们必须向更高层次的抽象度(概念)迈进,以聚焦和处理信息,这样知识才能被完整地和有效地存取和利用。”[2]用掌握事实性知识的宽度来衡量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能力,早已不合时宜。时代需求和召唤能独立思考、深度理解、具备超强学习迁移能力的学生。 为此,本文以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为例,实践以“荒诞派文学”“荒诞与真实”“异化”等概念为本,探索大单元教学设计之路。 一、概念的呈现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六单元,从属“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其中《促织》《变形记》为一课。基于这一课,我设计了一个微专题,以“荒诞派文学”为母概念,以“荒诞与真实”“异化”为子概念,实践以概念为本的教学。 情境与任务: 为迎接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本单元小说阅读,特开辟一个新的阅读专题“荒诞派文学”,研究主题为“荒诞与真实”“人的异化”。请阅读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蒲松龄的《促织》(被誉为中国版的“变形记”)两篇小说,并选择其中一篇作为最佳“荒诞派文学”代表作。你准备推选哪篇?请解释你推选的理由。 提供下面知识支架,让学生先行接触核心概念: 荒诞派文学,是西方20世纪的后现代主义文学重要的流派之一,主要是指戏剧和小说创作。它采用荒诞的手法,表现了世界与人类生存的荒诞性。戏剧方面:尤奈斯库,20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代表作《秃头歌女》《犀牛》《椅子》;塞缪尔·贝克特,爱尔兰作家,代表作《等待戈多》。小说方面:弗兰兹·卡夫卡,奥地利作家,代表作小说《审判》《城堡》《变形记》等;菲利普·罗斯,美国作家,代表作《再见,哥伦布》《美国牧歌》等。 在这一环节,“荒诞派文学”概念是以“事实性知识”面貌呈现的,定位也仅仅是让学生接触并了解,仅靠这一基本呈现,学生是不能够真正理解的。接下来就是要引导学生完成从“了解”到“理解”,“从事实性知识”到“概念性理解”的认知。 二、概念的理解 这一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事实性知识,上升概念性知识的学习,就是说,要跳出过去只是让学生记忆零散的、片段知识的藩篱,引导学生对“荒诞派文学”这个概念进行深层次理解。为此,需经历三步操作。 1.从环境、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比较阅读《变形记》《促织》两篇小说,并制作思维导图,初步感知荒诞派文学的特征。 思维导图示例 2.“荒诞派文学”的一个鲜明特征是: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请同学们分组合作、交流、探究,梳理这一特征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成果呈现如下: 《变形记》: ①甲虫的行动,符合甲虫的生理习性; ②甲虫的心理、感情,符合格里高尔这个人物的言行逻辑; ③亲人、同事的反映与态度变化,符合人的性情; ④所展现的当时社会环境如生存压力、人际关系的复杂等也是真实存在的。 《促织》: ①物非西产,却责常供,其荒诞背后是官员层层施压、百姓饱受剥削的政治腐败。 ②成名之子魂化促织,方解救家庭于危难,人不如虫的荒诞,也是底层小民穷途末路之时只能贴妇卖儿、以死谢罪的真实境遇。 ③成名为人迂讷,科举无门,却以一促织发迹,裘马扬扬。读书不如捉虫的荒诞背后,也是科举制度的腐朽。 3.在充分阅读文本的基础上,同学们能否进一步从多角度概括荒诞派文学的特征? 这一步目的是引导学生聚焦于事实性知识支持下的深刻概念性理解。如果想要学生理解概念,必须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或口头,或书面。只有在经历思考和处理后,他们才可以建构出更好的想法。 成果呈现: ①社会环境上,它关注的问题是一切现实中最现实的:人生和人所生存的世界,这个世界荒诞、异化、扭曲,充满了失望与痛苦; ②人物形象上:人,主要是指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与外界无法沟通,不相融合,带有一定的社会发展心理动因导致的人性异化特征; ③艺术手法上:整体荒诞而细节真实,采用变形、象征、暗喻甚至杂乱的意识碎片的反传统形式,展现生活的荒诞,反映人在面对世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