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高瓦斯矿井的大采高综放开采实践
2000多年来,全省已有3000多个乡镇煤矿,这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如果不严格加强管理,极易引发事故。2002年4月19日23时30分,长治市沁源县七一煤矿发生了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2人,受伤2人。
1 高瓦斯矿井的开拓、回风工艺
七一煤矿位于沁源县城以西15 km处,井田面积0.827 7 km2,年生产能力3万t,现开采2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 m,倾角16°,顶板为砂质页岩,底板为砂质泥岩,顶板较破碎不稳定,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5.4 m3/t,绝对涌出量为1.39 m3/min,属高瓦斯矿井。该矿采用一对斜井开拓,主井兼作进风井,斜长260 m,坡度15°;副井回风,斜长240 m,坡度17°.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井口安装1台4-72-11 NO 12 C.18.5 kW局部扇风机, 及1台18.5 kW备用电机。根据2002年4月15日该矿测风记录,矿井进风量638 m3/min,总回风量为652 m3/min.掘进工作面采用5.5 kW局扇通风。主井利用单轨串车提升。井下运输分5级,运输总距离1 200 m.工作面采用人力平车拉煤。掘进采用煤电钻打眼,梯形木棚支护。矿井电源为10 kV的农业用电,并配备一台100 kW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2 冒落巷道口部门情况
事故发生前,本矿没有回采工作面,只在井下最远处的第五运输斜巷的第五联络巷有一掘进工作面。第五运输斜巷内共有4条已贯通的联络巷,第五联络巷只掘进了12 m.事故发生后,在抢险侦察和现场勘察(见图1)时发现:
a.第一联络巷筑有密闭墙,第二联络巷设两道风门,均有明显破坏,第三联络巷也筑有密闭墙可看到由回风巷向运输巷中冲击的迹象,第四联络巷为回风通道,巷道口顶板有淋水,并且已冒落,冒落范围为10.4 m×4 m,冒落高度为30 m左右,回风口基本冒实,回风不畅通;
b.在第四联络巷口外侧10 m处,有两台5.5 kW局部扇风机,分别放置在巷道两帮,左侧1台连着1节风筒。距第四联络巷口4 m顶板冒落区下压着1辆矿车,在矿车与落石中间夹有1条新风筒;
c.第五联络巷掘进工作面12 m范围内,木棚完好,工作面有落煤,掘进头上部有两个炮眼已装药,雷管脚线扭结,另有一未装药炮眼,现场未发现炮泥,在已装药炮眼中也看不见炮泥。工作面往外的巷口左帮有一台完好的煤电钻;
d.从第五联络巷口往外的4架木棚基本完好,里侧有明显喷煤迹象,巷帮有20 m放炮母线,由此往外至第四联络巷口的棚子倒向由于冒落影响已无法确认。 第五联络巷口至第四联络巷口之间无电气设备,从第四联络巷口向外的设备无明显位移;
e.尸体均有烧焦痕迹;
f.在第五运输斜巷右侧局部扇风机处,安设有1台FDZB-1型风电瓦斯闭锁装置,但连线不正确,只能实现风电闭锁,不能实现瓦斯电闭锁。可说明只有在局扇开启状态下,工作面才能正常打眼;
g.未发现煤尘结焦现象;
h.因通风困难,事故工作面冒落区外侧瓦斯浓度达到10 %以上。
3 事故发生地点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工作面的梯形木棚里侧粘有煤粉,四条联络巷的风门、密闭墙均不同程度受损,冲击程度从里往外逐渐减弱,结合对尸体的检验、尸体倒向、技术检测、调查取证,可以认定,事故发生的地点为第五运输斜巷第五联络巷掘进工作面。类别为瓦斯爆炸。因没有煤尘结焦现象,可以排除煤尘参与爆炸的可能。
4 事故基本概念问题
a.根据矿方提供的图纸及现场勘察,七一煤矿回风巷道因遇到一断层而停止掘进,经核查该地区的地质资料,本断层走向为东北至西南,第四联络巷口的淋水现象可能与此有关,这一地质构造不是造成事故掘进面瓦斯积聚的原因。
b.据对事故当班幸存瓦检员的取证资料,事故发生前所测的瓦斯浓度为4%左右,而且风筒破损,漏风严重。
c.事故抢险过程中安装了1台11 kW局扇,工作时无循环风现象,由此可以确定井下使用的两台5.5 kW局扇能满足掘进面通风要求,也就排除了矿井总体通风系统不完善、总进风量不足的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认定,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管理不善,风筒破损,漏风严重,风筒口距离掘进面太远,是导致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
5 放炮点主流程地
经过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逐项排除了以下几种火源:
a.经过对事故现场勘察及对遇难人员遗物的检查,未发现携带的烟火;
b.事故现场只有1台煤电钻,没有其他电器设备,煤电钻完好,电缆无破口,可以排除电气火源;
c.对巷道中遗留的矿灯检查,无损坏和失爆现象,可以排除矿灯火源;
d.从现场勘察结合多名矿工取证情况,各班放炮员放炮位置应在距事故工作面巷口30 m外,此处不会积聚瓦斯,可排除放炮器明火;
e.遇难人员尸体均位于第四联络巷道口附近,证明事故发生前,工作面已停止打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2年鸭生产状况及鸭种质资源分析.docx
- 30%氧氯化铜悬浮剂防春梢溃疡病田间药效试验.docx
- 77%多宁可湿性口服液防治柑桔溃疡病、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docx
- sem796型静液压黏土的开发.docx
- sub-sshr-rsm对水沙运动的响应.docx
- 《史记太史公传》以礼说《春秋》辨.docx
- 一种具有人耳听觉感知特性的鲁棒语言辨识参数提取算法.docx
- 三电平二极管钳位型整流器的分析与控制.docx
- 不同剂量hcg对水培黄瓜繁殖性能的影响.docx
- 世高杀菌剂防治南果梨黑星病田间药效试验.docx
- 小学信息技术编程启蒙与创造力培养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生物减数分裂过程动态可视化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协同创新的区域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化学课堂中化学实验的跨学科融合研究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通过化学传感器研究水质净化新技术的处理效率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在线学习平台在提高小学生数字素养中的角色与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清华大学奥数试卷及答案.doc
- 公务员法律考试方向试题及答案.doc
- 2025年清华高考必考题及答案.doc
- 数学统计图表助力校园节水智慧管理平台构建与应用课题报告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