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高瓦斯矿井的大采高综放开采实践.docxVIP

一起高瓦斯矿井的大采高综放开采实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高瓦斯矿井的大采高综放开采实践 2000多年来,全省已有3000多个乡镇煤矿,这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其技术装备水平相对落后,如果不严格加强管理,极易引发事故。2002年4月19日23时30分,长治市沁源县七一煤矿发生了一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12人,受伤2人。 1 高瓦斯矿井的开拓、回风工艺 七一煤矿位于沁源县城以西15 km处,井田面积0.827 7 km2,年生产能力3万t,现开采2号煤层,平均厚度为2 m,倾角16°,顶板为砂质页岩,底板为砂质泥岩,顶板较破碎不稳定,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5.4 m3/t,绝对涌出量为1.39 m3/min,属高瓦斯矿井。该矿采用一对斜井开拓,主井兼作进风井,斜长260 m,坡度15°;副井回风,斜长240 m,坡度17°.矿井采用中央并列抽出式通风,副井井口安装1台4-72-11 NO 12 C.18.5 kW局部扇风机, 及1台18.5 kW备用电机。根据2002年4月15日该矿测风记录,矿井进风量638 m3/min,总回风量为652 m3/min.掘进工作面采用5.5 kW局扇通风。主井利用单轨串车提升。井下运输分5级,运输总距离1 200 m.工作面采用人力平车拉煤。掘进采用煤电钻打眼,梯形木棚支护。矿井电源为10 kV的农业用电,并配备一台100 kW发电机组作为备用电源。 2 冒落巷道口部门情况 事故发生前,本矿没有回采工作面,只在井下最远处的第五运输斜巷的第五联络巷有一掘进工作面。第五运输斜巷内共有4条已贯通的联络巷,第五联络巷只掘进了12 m.事故发生后,在抢险侦察和现场勘察(见图1)时发现: a.第一联络巷筑有密闭墙,第二联络巷设两道风门,均有明显破坏,第三联络巷也筑有密闭墙可看到由回风巷向运输巷中冲击的迹象,第四联络巷为回风通道,巷道口顶板有淋水,并且已冒落,冒落范围为10.4 m×4 m,冒落高度为30 m左右,回风口基本冒实,回风不畅通; b.在第四联络巷口外侧10 m处,有两台5.5 kW局部扇风机,分别放置在巷道两帮,左侧1台连着1节风筒。距第四联络巷口4 m顶板冒落区下压着1辆矿车,在矿车与落石中间夹有1条新风筒; c.第五联络巷掘进工作面12 m范围内,木棚完好,工作面有落煤,掘进头上部有两个炮眼已装药,雷管脚线扭结,另有一未装药炮眼,现场未发现炮泥,在已装药炮眼中也看不见炮泥。工作面往外的巷口左帮有一台完好的煤电钻; d.从第五联络巷口往外的4架木棚基本完好,里侧有明显喷煤迹象,巷帮有20 m放炮母线,由此往外至第四联络巷口的棚子倒向由于冒落影响已无法确认。 第五联络巷口至第四联络巷口之间无电气设备,从第四联络巷口向外的设备无明显位移; e.尸体均有烧焦痕迹; f.在第五运输斜巷右侧局部扇风机处,安设有1台FDZB-1型风电瓦斯闭锁装置,但连线不正确,只能实现风电闭锁,不能实现瓦斯电闭锁。可说明只有在局扇开启状态下,工作面才能正常打眼; g.未发现煤尘结焦现象; h.因通风困难,事故工作面冒落区外侧瓦斯浓度达到10 %以上。 3 事故发生地点分析 根据以上情况,工作面的梯形木棚里侧粘有煤粉,四条联络巷的风门、密闭墙均不同程度受损,冲击程度从里往外逐渐减弱,结合对尸体的检验、尸体倒向、技术检测、调查取证,可以认定,事故发生的地点为第五运输斜巷第五联络巷掘进工作面。类别为瓦斯爆炸。因没有煤尘结焦现象,可以排除煤尘参与爆炸的可能。 4 事故基本概念问题 a.根据矿方提供的图纸及现场勘察,七一煤矿回风巷道因遇到一断层而停止掘进,经核查该地区的地质资料,本断层走向为东北至西南,第四联络巷口的淋水现象可能与此有关,这一地质构造不是造成事故掘进面瓦斯积聚的原因。 b.据对事故当班幸存瓦检员的取证资料,事故发生前所测的瓦斯浓度为4%左右,而且风筒破损,漏风严重。 c.事故抢险过程中安装了1台11 kW局扇,工作时无循环风现象,由此可以确定井下使用的两台5.5 kW局扇能满足掘进面通风要求,也就排除了矿井总体通风系统不完善、总进风量不足的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认定,掘进工作面局部通风管理不善,风筒破损,漏风严重,风筒口距离掘进面太远,是导致瓦斯积聚的主要原因。 5 放炮点主流程地 经过事故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逐项排除了以下几种火源: a.经过对事故现场勘察及对遇难人员遗物的检查,未发现携带的烟火; b.事故现场只有1台煤电钻,没有其他电器设备,煤电钻完好,电缆无破口,可以排除电气火源; c.对巷道中遗留的矿灯检查,无损坏和失爆现象,可以排除矿灯火源; d.从现场勘察结合多名矿工取证情况,各班放炮员放炮位置应在距事故工作面巷口30 m外,此处不会积聚瓦斯,可排除放炮器明火; e.遇难人员尸体均位于第四联络巷道口附近,证明事故发生前,工作面已停止打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gjllz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