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区注氮条件下采空区防自燃火灾数值模拟
1 开区注氮灭火
采空区的氮注射一般分为两种情况:预氮消毒和预氮消防。在开放区域内,预氮具有快速灭火、影响可靠的优点。然而,也存在一些复杂问题,例如影响正常生产和关闭室内气体的排放。这主要用于测定李自成程度。
实际的采空区内部自燃的发生是以采空区CO涌出量过大,使工作面CO浓度超限为主要标志的,随着自燃的进程存在一个CO逐渐增加的过程。因此,建议在CO发生的早期施行开区注氮灭火,并配合以通风调整和防漏风措施,以避免因闭区注氮灭火弊端所带来的经济损失。
文献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采空区遗煤的自燃过程和开区注氮抑制遗煤自燃的问题,笔者将继续就采空区开区注氮灭火的理论可行性和一般规律进行深入探讨,利用所开发的集采空区漏风渗流、O2-CH4-CO浓度和温度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的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程序(以下简称G3),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难题,并以图形显示计算结果,使问题的研究更加深入。
2 采空区开区注氮模型冷却降温特性参数的测定
采空区渗流场用变渗透性系数的达西渗流耦合计算来近似描述,将注氮管口简化为小流量边界。图1为简化的二维非均质采空区开区注氮流场,图中q为注氮流量,m3/s,Lx为注氮口距离工作面的位置;Q为工作面风量,qL、q′L分别为漏入、漏出风量。QCH4,QCO分别为采空区瓦斯和CO的绝对涌出量;qCH4为深部窒息边界瓦斯涌出量。
假设采空区充分冒落,老顶板块和底板作为不透气边界,注氮流场为不可压缩气体稳定渗流,在流场Ω中,综合考虑一场一态多相气体、温度动态问题联立求解的方程组为
??[k?p]=WgH?k=b(Kp?1)3Kp?H=KpMK0p?1dc(Θ)dτ+ν??c(Θ)=?[D?c(Θ)]+c?c(Θ)cnW(Θ)Ce?t?τ+CgV??t=λe?2t+QsH+h(t?Tf)?W(O2)=?[(1?n)H1?γ0eb0?tn?c(O2)0?H]+W(CH4)c?c(O2)?c(O2)W(CO)=2β?W(O2)?1HW1Qs=(b2+b1β)W(O2)?2(Tw?T0)λsCsπ?τ????√(1)??[k?p]=WgΗ?k=b(Κp-1)3Κp?Η=ΚpΜΚp0-1dc(Θ)dτ+ν??c(Θ)=?[D?c(Θ)]+c-c(Θ)cnW(Θ)Ce?t?τ+CgV??t=λe?2t+QsΗ+h(t-Τf)?W(Ο2)=-[(1-n)Η1?γ0eb0?tn?c(Ο2)0?Η]+W(CΗ4)c-c(Ο2)?c(Ο2)W(CΟ)=2β?W(Ο2)-1ΗW1Qs=(b2+b1β)W(Ο2)-2(Τw-Τ0)λsCsπ?τ(1)
式中,τ——时间变量,s;
Θ——Ω中各相气体组分,分别取Θ=CH4,O2,CO;
c(Θ)——Θ相气体浓度,mol/m3;
c——完全空气摩尔浓度,取44.643 mol/m3;
W(Θ)——Θ相气体产生或被消耗的源汇项,mol/(m3·s);
TW——贴底板处煤矸温度;
T0——初始温度,℃;
其余各参数详见文献。
采空区开区注氮模型冷却降温计算的定解边界条件:
p=α1r1Q2(L-y)(工作面边界上),
kH·?p|Γ2=-q,c(Θ)|Γ1=0(在注氮口边界)
c(Θ)|Γ1=c(Θ),0,t|Γ1=T0,(在入新风边界上)
初始条件:
c(Θ)|τ=0=c(Θ),0,t|τ=0=T0′,(在Ω上);
式中,Γ1,Γ2——代表第1,2类边界;
L——工作面长度,m;
r1——单位长度工作面的风阻,N·s2/m9;
y——工作面上距入风口的位置;
α1——界壁局部阻力系数;
c(Θ),0——新风气体浓度,c(O2),0=9.375 mol/m3,c(CO),0=c(CH4),0=0;
T0′——采空区达到自燃失控状态的高温分布。
这里重点研究在注入氮气抑制自燃条件下火源余温区热量向外传递的过程,在采空区向底板传热的计算中,对每一个时间步长Δτ,底板传热量为
qw=2(t?T0)λsCsΔτπ?????√=(t?T0)2Bπ?Δτ√Δτ???√qw=2(t-Τ0)λsCsΔτπ=(t-Τ0)2Bπ?ΔτΔτ
式中,B——底板吸热系数或蓄热系数,B=λsCs????√B=λsCs。
那么,采空区向底板的传热强度为
Qw=η(t?T0)2Bπ?Δτ√(2)Qw=η(t-Τ0)2Bπ?Δτ(2)
式中,η——传热底板的表面几何形状系数,一般η1。
实际的自燃点总是在局部地点开始的,自燃点起初是在非贴近底板的松散煤矸体中发生的(贴近底板处由于产生的热量被及时散发出去,所以不容易产生自燃),随着自燃程度和范围的扩大,逐渐蔓延到底板处,形成向底板岩层内部的传热。灭火冷却降温变化过程与自燃点位置和底板传热能力有直接关系,自燃点贴近于底板时热失散能力大,反之,自燃点远(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福建高考化学卷及答案(新课标卷).docx VIP
- 小学生控笔训练.docx VIP
- 中级日语(N3)中常用的副词总结讲义--日语等级考试备战.docx VIP
- 2025年高中地理世界地理高考试题汇编.doc VIP
- 人工智能大数据支持背景下循证教学的实施研究课题申报评审书.pptx VIP
- 再审申请听证申请书范文.docx VIP
- 《综合英语I》课程教学创新成果报告.pdf VIP
- 渗透作用课件.ppt VIP
- 专题21 散文阅读(同步练习)(解析版)【中职专用】2024届高三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备考指南(湖南适用).docx VIP
- 2025年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纪念九一八事变学习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