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摩登:茶座与歌舞厅的流行音乐(20世纪
a
80—90年代)
仲立斌(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摘 要] 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吸引南北有志青年前来寻找梦想,而“广交会”的发展则引动了中外和穗
港之间的人口流动、文化流动,第一家音乐茶座就于1980年应外宾娱乐生活需求诞生在与“广交会”隔路相望的东方宾馆,以表演外
国流行音乐为主,至1984年音乐茶座遍布广州城市达七十多家,受众扩展至广大市民,港台流行歌曲成为茶座音乐的“主流”。茶座
中的轻音乐队,起初是质优价平的菲律宾电声乐队受到欢迎,又有广州市各演出团体组建轻乐队加入,粤剧人员则作为音乐茶座管理
者、流行音乐创作者和表演者,实现了跨界音乐实践。
[关键词] 广州;茶座;歌舞厅;流行音乐
[中图分类号] J609.2 ;J6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9667 (2021 )03 -0007 -08
花城之夜,四方倏然奔腾着音乐澎湃的江流。音乐茶座使江流浮起歌的星座呵。夜生活一串亮晶晶的音符,
歌的溪流滋润着、叩响着人们的心灵。
这是1986 年12 月3 日在《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歌咏“广州音乐茶座”的诗歌。20 世纪80 年代的广州,作为“改
革开放”前沿,能够开时代风气之先并将中外文化汇聚一起,是那个时代“摩登”城市之代表,中国流行音乐也
在沉寂三十年之后于这座城市的音乐茶座中悄然兴起,并最终将影响辐射至全国。
20 世纪80 年代,“广州流行音乐、菲律宾电声乐队、粤剧演员”三个看似相去甚远的“元素”,真实地在广
b
州音乐茶座中发生过交汇。据广州粤剧院“头架” 乐师赵仕强先生讲,20 世纪80 年代的广州流行音乐茶座发
展时期,有一段菲律宾电声乐队“介入”的往事。年近八旬的粤剧高胡乐师赵仕强先生,就是1980—2000 年广
州流行音乐的参与者与亲历者。这段菲律宾电声乐队在广州的历史,在现有文献中鲜有记录,若不是赵先生提及,
或许会被忘却。
20 世纪80 年代中国流行音乐之所以是在广州被重新“激活”,与当时广州城市文化密切相关。民族
音乐学20 世纪60 年代将其研究范围从偏远地区、原始部落拓展至城市,并有了“城市民族音乐学(Urban
Ethnomusicology )”的学科称谓。流行音乐本为音乐学界所忽视,直到城市民族音乐学明确将其列入学科研究范围,
内特尔于1978 年出版的《八城市音乐文化:传统与变化》也明确了城市民族音乐学对流行音乐的研究。在中国
流行音乐发展史上,上海和广州是两个重要城市,前者是20 世纪20 至40 年代“时代曲”的“据点”,而后者则
是20 世纪80 年代中国流行音乐重新崛起的“策源地”。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学人投入上海时代曲的研究,取得丰
硕研究成果,而广州流行音乐方面则大多是当事人回忆录、文化工作者新闻报道式的写作,也有学者的开拓,但还
有较广可供学术发掘的余地。
本文聚焦20 世纪80、90 年代广州流行音乐的公共空间——音乐茶座、歌舞厅,不仅探索空间内部的表演团体、
受众、音乐,也探究空间外部的广州城市文化,进而解析音乐的生产。文章基于以下几个问题展开:1. 广州音乐
收稿日期:2020-03-21
作者简介:仲立斌(1972— ),河南省南阳市人,博士,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音乐学,研究兴趣:戏曲音乐文化、
流行音乐文化。
a 本文为广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广东流行音乐文化与产业研究”(项目编号:2014WZDXM013 )阶段成果。
b 粤剧、粤曲习惯将乐队主奏乐师称为“头架”。
音乐与表演 | MUSIC PERFORMANCE 2021_03 音乐学研究 007
茶座、歌舞厅兴起的社会文化原因是什么?又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2. 广州音乐茶座、歌舞厅内表演者或表演
团体情况如何?表演什么节目?受众是谁?3. 粤剧界为何要介入广州流行音乐的发展?如何介入?
本研究的开展,得益于赵仕强先生所提供的重要口述材料,另外,广州地方报刊《羊城晚报》所刊登的娱
乐广告记录了当年音乐茶座的演出情况,为这段流行音乐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材料。
一、20世纪80年代中国社会以及广州城市文化
(一)改革开放与社会文化变迁
1978 年,中国从“文革”的重创中“苏醒”,进入一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_学堂乐歌_最早流行的伴奏法——_沈心工伴奏法_考释.pdf
- “抒情流行”、“音乐剧”、“摇滚”三种风格流行音乐作品探究+——以硕士学业音乐会曲目为例.pdf
- “这绵延的故事还未了”——从《秋_故事》看当代流行歌词对唐宋词的接受.pdf
- “中国风”流行歌曲演唱技法探析.pdf
- 21世纪初_中国风_流行歌曲审美观念解析.pdf
- 21世纪俄罗斯流行歌曲中的爱情观研究.pdf
- 21世纪以来中国古典诗词与当代流行歌词期刊文献研究述评.pdf
- 传统民歌在流行音乐中的运用及改编——以黄诗扶版本的《探清水河》为例.pdf
- 从《香水有毒》到《姐就是女王》_——论流行音乐歌词与当代女性性别观念形塑.pdf
- 地方性的滋长:方言歌曲流行的考察.pdf
- 流行歌曲《鼓楼先生》演唱中的发声技巧.pdf
- 论流行歌曲低音版《野百合也有春天》的演唱技巧.pdf
- 论艺术歌曲中的“流动性”表达以艺术歌曲《我爱这土地》为例.pdf
-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的融合——以戏曲与流行音乐的结合为例.pdf
-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以腔行字_——以《关雎》为例.pdf
- 罗卜藏全丹记载“僧王之歌”与科尔沁流传“僧王歌曲”之比较.pdf
- 如何以流行音乐演唱的方式演绎广西民歌——以《山歌》《千山万水听壮音》为例.pdf
- 陕西方言类流行歌曲《不愁》创作分析.pdf
- 抒情、嘻哈、摇滚风格流行歌曲的演唱与舞台表现+——以个人音乐会为例.pdf
- 宋词类艺术歌曲发展的源流及其创作特征.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