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家法律思想的德治传统
一、 儒家的德治思想
儒家的法律思想始于“礼”、“义”、“仁”和“德”。经过长期发展,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法律思想。而“德主刑辅”则是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核心, 其基本内容, 就是要求统治者治理国家必须以礼仪教化为主, 以刑事惩罚为辅。儒家德治思想的基本观点就是认为道德乃立国之本, 把德治上升到关系国家强弱、治乱、兴亡的高度, 对道德的社会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儒家的重德传统渊源流长, 其萌芽于西周, 形成于春秋, 理论化于汉代中期, 法典化于唐朝, 并被其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所继续尊崇沿用, 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长期影响着中国的封建立法和司法活动, 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发展演变经历了以下四个主要阶段:
(一) 德与刑的兼于刑罚的使用,立足于德政和慎罚的思想
商朝灭亡以后, 西周的统治者继承了夏商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 为了替他们取代商朝, 把“天命”从商族手中夺过来找到理论依据, 提出了“以德配天”的思想, 对商朝的天命观作了一定的补充。商朝的灭亡, 同时也使西周的统治阶级认识到, 单靠“天威”、“天罚”已不足以平息奴隶与平民的反抗, 即使取得了政权, 承受了“天命”, 如果触怒了人民, 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所以, 周公强调要“敬德”、“保民”, 以保“天命”, 统治者只有得民心, 才能永葆其统治。因而从“以德配天”的思想出发, 他又提出了“明德慎罚”的思想。告诫西周统治者要把自己的着眼点从天上移到人间, 要勤于修德, 注意民情, 慎用刑罚。“明德慎罚”思想的基本内容, 包含了崇尚德政和慎用刑罚两层含义。其慎用刑罚的基本要点, 一是要慎重断案, 不滥用刑罚, 提倡罚当其罪, 要十分谨慎地使用“中罚”, 用刑不可偏重, 也不可偏轻, 要使刑当其罪。这是我国法律思想史上最早出现的“刑罪相称”思想。二是在定罪量刑时, 要区分故意与过失, 惯犯与偶犯, 这在古代法律思想史上, 无疑是一大贡献。三是注重教化, 周公认为使用刑罚并不是单纯为惩罚人, 而是为了劝民为善, 防止犯罪。“明德慎罚, 亦克用。要囚, 殄戮多罪。释放无辜, 亦克用劝。”四是最高当权者对狱讼之事不可乱加干涉, 应该让有关人员掌管。周公提出“明德慎罚”思想, 从其本质上来讲, 并不是要削弱刑罚, 更不是要放弃刑罚, 而是为了更有效地使用刑罚, 但他主张刑德并用, 重教化, 反对专任刑罚, 在中国法律思想史上, 第一次明确地把“德”与“刑”结合起来, 对后世儒家“德主刑辅”思想的形成, 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可以说, 儒家的礼治、德治、人治思想, 德主刑辅、先教后诛、宽猛相济、刑罪相称等思想大都发端于周公。从思想继承关系来说, 周公的法律思想, 是儒家法律思想的源头。
(二) 孔子的“德主刑辅”思想
孔子继承和发展了西周的“明德慎罚”思想, 从“礼”“仁”结合的思想出发, 主张“为政以德”, 提倡“仁政”, 反对暴政。孔子认为, 统治阶级要治理好国家, 实行“礼治”, 必须以道德教化为主。孔子不仅注重教化, 还扩大了教化的范围, 主张不分贫富贵贱, 对庶民也进行教育,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虽然非常重视教化的作用, 但他并不完全排斥否定刑罚和法律的作用, 他既主张宽, 也主张猛, 当统治阶级的道德教化不起作用的时候, 孔子仍主张用暴力镇压人民的反抗。他主张的是“宽猛相济, 德刑并用”, 道德与法律各有其功用, 结合起来才会运用恰当。在“礼德”与“刑罚”之间, 孔子强调的是“礼德”而非刑罚, 认为用礼德治国比用刑罚好, 礼德是根本, 刑罚只能惩办于犯罪之后, 而“德化”与“礼教”却能防患于未然, 即所谓“礼之教化也微, 其止邪于未形, 使人日徙善远恶而不自知。”孔子曾经将礼德与刑罚的作用进行比较, 其结论是“导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也就是说, 使用政令和刑罚的强制手段来治民, 只能使人们暂时免于犯罪, 却不能使人们感到犯罪可耻;只有以礼德为治, 才能使人们有羞耻之心, 而从内心归复。刑罚的暴力虽可以镇压人们的反抗行为, 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人们的反抗之心。只有以道德来治理国家, 教化百姓, 才能使人民心服口服。所以最有效的统治方法莫过于以道德礼义来化民向善。此外, 对于必须使用刑罚的情况, 孔子也主张先教后诛, 先德后刑, 反对“不教而诛”, 认为“不教而杀谓之虐, 不戒视成谓之暴, 慢令致期谓之贼。”在一般情况下, 孔子总是强调道德教化, 主张以德为主, 以刑为辅, 这就是他首倡的“德主刑辅”说。这种主张对中国的传统法律思想有很深远的意义。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时期兴起的重民思想, 特别重视民心的向背, 主张“仁政”, 重视教化, 把德与刑结合起来, 他和孔子一样, “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00kv交流输电线路架空地线感应电压水平测试分析.docx
- 1000kv线路带电作业最小安全距离的确定.docx
- 2011年中国古代画本.docx
- 2例孕晚先兆流产验案.docx
- d-le移动互联时代的机遇与挑战.docx
- z-rack肌内注射法结合留置气泡技术在黄体酮注射治疗中的应用.docx
- 《刑法修正案八》对强迫交易罪的修改与完善强迫交易罪的修改与解读.docx
- 《量和单位》中常见的单位符号辨析.docx
- 三苯氧胺对子宫内膜增生的影响.docx
- 东海南部近十年蟹类资源调查.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度中考政 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吉林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 竞聘技校数学老师演讲.docx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