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聚众善兴佛造影.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博聚众善兴佛造影 摘要:博兴县北朝时隶属古青州。博兴县博物馆馆藏佛教石刻造像中既有青州本地造像的风格特点,也发现有明显的河北元素,如双身像像座与神王像座。博兴县博物馆馆藏太子像与上海博物馆馆藏太子像具有极高的相似度,纵观山东各地出土的太子像,是青州造像对河北定、邺地区思惟像的吸纳、融会与本土化改造的产物。博兴县博物馆馆藏龙华寺遗址出土北朝菩萨立像,据分析该像的身和座应属于不同的造像,不宜组合在一起展陈。 关键词:河北元素;太子像;龙华寺 山东省博兴县博物馆一楼有两间对外公开展示藏品的展室,陈列有不足百件当地出土的佛教石刻造像及残件,其中既有青州龙兴寺造像之风格特点,也可见部分河北定、邺两地造像的流行元素。另馆藏数量不详的金铜像及白陶像,已先后由该馆编写专文出版,故不在本文论述,可参阅张淑敏《山东博兴龙华寺遗址白陶佛教造像》、丁明夷《谈山东博兴出土的铜佛造像》等文。 博兴县比邻青州市,北朝时隶属古青州。博兴县博物馆的馆藏中有很大一部分造像显示出浓郁的青州本地造像的风格特点,如北魏正光四年(店子、利城出土)造像(图1)、东魏武定四年(曹王、东鲁出土)造像(图2)、北朝(博兴出土)造像(图3)。这三例造像均为一佛二菩萨的背屏三尊式造型,在青州历年出土石雕造像中不乏大量类似造像。此外,博兴县博物馆馆藏出土造像中有一类深受萨尔那特风格影响的单体圆雕造像,在青州龙兴寺遗址造像、诸城造像、临朐明道寺遗址造像中不乏相同类型。图4~图6三例均为博兴龙华寺遗址所出土,博兴县博物馆标注为北朝,但几乎均可定为北齐。 二是博兴龙华寺遗址出土的北朝造像座残石(图10~图12)。该造像座残石的中部设一香炉,两侧两供养人,供养人左侧残余一神王像,供养人右侧残余两神王像,三神王均盘腿坐姿,着靴。神王形象最早出现于北魏晚期,唐以后几乎不见。北朝时期河南巩县石窟、龙门宾阳中洞、河北响堂石窟、水峪寺、山西天龙山等石窟内都雕造有神王形象,单体石雕造像则以定、邺两地造像基座中多见神王像,并成为河北造像的一个重要特点(图13,邺城出土北朝大型白石像座浮雕神王)。西安桃園村也曾出土一件刻有12神王的北周造像石座,但总体来说,神王形象在河北出现的最多。博兴出土的这件佛座神王残石是目前已知山东境内发掘出土并公开展陈的唯一一件神王题材造像座。 再有特殊一例尤需留意:博兴龙华寺遗址1976年5月出土的北齐太宁二年太子像(图14、图15),与上海博物馆馆藏名品天保四年比丘道常造太子像(图16),从外观样貌来看,绝对算得上“孪生兄弟”式的雕塑作品。 博兴太子像像座正面镌发愿文54字:“夫百年难保,知身命无常,高业夫妻,太宁二年四月庚子朔,遂舍割家珍,敬造太子一躯,上为皇帝,下为眷属,七世父母,故□斯石,过现常乐。”上海博物馆博太子像像座的正侧两面镌发愿文58字:“大齐天保四年,岁次癸酉,八月辛卯,朔十九日已酉,□宋寺比丘道常,减割衣钵之资,敬造太子像一躯,普为一切众生,国王帝主、师僧父母,普同斯福。” 北齐太宁二年即公元562年,与北齐天保四年(553),两者相距9年。两像发愿文内容不同,格式相类,笔者曾分析天保四年像是专人雕像、专人书丹、专人镌字,并更换过镌字人,可参见拙作《优劣并在真赝俱存——上海博物馆三例石造像刍议》一文。 上述两尊太子像实应归属于思惟像。中日学者对思惟像多有论述,通常定义为菩萨形象,一手支颐思考,半跏趺坐在筌蹄上的造像样式。所塑菩萨大致可分为成佛前的悉达多太子思惟像和弥勒菩萨思惟像两类。青州地区出土的思惟像,龙兴寺遗址有数件,本文所述博兴龙华寺遗址1件,临朐明道寺出土数件残块,临朐大佛寺遗址出土1件等,总数不过十余件。而河北曲阳修德寺遗址一地,出土的有纪年铭文并可拼合确认的思惟像就多达47件,可见思惟像是北朝河北造像的一大流行题材,并在原太子思惟、弥勒思惟的基础上发展衍生出双思惟、盘龙之树下思惟的河北造像的特定类型。 青州地区虽然受河北影响出现了少量思惟像,但仍保留了自己的风格特点。首先,河北地区以小像为主,而青州地区思惟像则多见大像,如龙兴寺遗址出土思惟像总高90厘米(图17),临朐大佛寺遗址出土思惟像残高65厘米(图18),上海震旦博物馆馆藏青州出土思惟像高66厘米,本文前述太宁二年像与天保四年像残高50厘米。其次,龙兴寺思惟像的筌蹄正面出现了龙吐嘉莲、菩萨脚踩莲花这种青州造像的特有元素。上海震旦博物馆馆藏青州出土思惟像胸前斜挂一串青州风格浓郁的璎珞(图19)。说明青州造像对河北定、邺地区思惟像的吸纳融汇,并尝试了将其本土化的改造工程。 第一件是东魏武定五年碑石(图20),1976年5月龙华寺遗址张官村南出土。碑右起首可辨识铭文10列:“唯大魏武定五年,岁次大火,六月丁卯,朔八日甲□/正信士佛弟子大维那郭神通、张靖、马秋、马敬宝、董/业,士女七十余人等,并海

文档评论(0)

182****58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