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型糖尿病用药规律研究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口渴”范畴。中医学把糖尿病分为上、中、下三消,认为其基本病理为肺燥、胃热、肾虚,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常常以益气养阴、清热润燥为其基本大法。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的中医药方剂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中医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认识糖尿病病因病机,指导现代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
1 数据来源和处理
1.1 数据来源
运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以糖尿病和中医药治疗为关键词,检索1979年~2008年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论文共220篇。
1.2 糖尿病患者的专利
纳入标准:单纯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的、中医药治疗疗效确切的、有完整方药的论文。排除标准:单纯 1型糖尿病和结合西医治疗糖尿病的论文。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论文102篇。分析其中用药规律,反映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进展情况。
1.3 数据库的建立
摘录收集论文中的方剂共102首,把每首方剂中的单味药输入EXCEL 2000,建立数据库。根据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部分统一中医药名,如本书无该药,则以常用药名统一。如“淮山”统一为“山药”,“坤草”统一为“益母草”,“元参”统一为“玄参”,“蚯蚓”统一为“地龙”等。
2 数据的统计和结果
2.1 种药物的使用频率
所收集的102首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共用药177种,使用药物频次共1795次。各种药物的相对使用频率(%)为该药物的使用次数除以所有文章中用药的总次数(即1795次)。列出了相对使用频率在1%以上的30味中药,使用频次在50次以上的主要有黄芪、山药、生地、麦冬、天花粉、山萸肉、丹参和茯苓,其中以益气养阴药为主。见表1。
2.2 中药分类及使用频率
在治疗糖尿病中药复方中所用177种中药,按照中药学分类所占比率及使用频率统计分析,清热药居于首位,其次是益气养阴药,第三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淡渗利湿药、理气药等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见表2。
3 中医药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促进血气养阴作用
糖尿病基本病理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时常常急则治其标,清热泻火,以防热伤津液,故清热药的运用频率高居榜首。缓则治其本,该病本于虚,或阴虚、或气虚、或气阴两虚。邓铁涛认为诸虚本于肾,滋阴益肾,健脾益气乃治疗本病的关键所在。因此,益气养阴、滋肾固精之药常常在糖尿病用药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我们从上述表1统计结果也可以看出,用药频次居于前6味的黄芪、山药、生地、麦冬、天花粉和山萸肉均为益气养阴,滋肾固精药,这也符合糖尿病的基本病理和用药规律。而随着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常常就会逐渐伴有瘀血表现,因此活血化瘀药出现频率也较高。祝湛予认为,糖尿病血瘀证主要由气阴两虚导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缓慢涩滞,而成瘀血,即所谓“气虚浊留”。阴虚火旺,煎熬津液,津亏液少则血液粘稠不畅亦可成瘀,即所谓“阴虚血滞”。瘀血形成后又可阻滞气机,导致津液失于敷布,加重糖尿病病情。因此,注重活血化瘀法也成为近年来糖尿病治疗的一大特色。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与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人性化管理的不健全,使人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压抑状态,从而导致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引起肺、脾胃、肾等脏腑的功能异常导致糖尿病的发生,或肝气郁滞,气不行血,血液瘀滞,加重糖尿病的病情。因此,近年来,人们又开始关注从肝来论治糖尿病,理气药的用药比率也逐渐增高。
综上所述,中医药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在益气养阴,清热润燥传统治法的基础上,逐渐重视活血化瘀,并开始认识到调肝理气法等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因此,对于糖尿病的治疗,针对具体病情,及时合理地选用活血化瘀、调肝理气等治法,必将会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崭新的发展空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心医院“十五五”发展规划(完整版).docx VIP
- 长沙市工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资料 (指导手册).doc VIP
- 贵州省安全生产条例解读课件.ppt VIP
- 公路工程安全管理制度.docx VIP
- ISO 927-2009香辛料和调味品—杂质和外来物含量的测定.doc
- 压缩空气管径及压力损失计算表(管径、压损计算).xls VIP
- 2024年质量员-土建方向-岗位技能(质量员)证考试题库.pdf VIP
- 《无人机航拍技术》课件—06无人机拍摄实例分析.pptx VIP
- YB∕T 《电动汽车驱动电机用冷轧无底层取向电工钢带(片)》.pdf
- 《无人机航拍技术》课件—05无人机飞行的法规.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