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临床诊治特点.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针灸临床诊治特点 中医学辨证论治内容丰富,就针灸学科而言,其辨证论治有鲜明的特点,即不仅要辨病、辨证,更要辨经。要将八纲、脏腑、经络等辨证方法紧密结合,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归纳疾病的病位病性,即确定病位是在脏还是在腑,是在经还是在络,分析病性是属寒还是属热,是属虚还是属实,是属阴还是属阳,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使理、法、方、穴、术丝丝相扣,一线贯穿。只有如此,才能如《灵枢·官能》所言,“得邪所在,万刺不殆”。 一、辨病诊治 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从经络的角度看,疾病虽多,但大体可以分为在内的脏腑病和在外的经络肢节病。在针灸临床进行诊治时,即应首先将这两大类病分辨清楚,如果是脏腑病,则宜用脏腑辨证的方法为主辨其病在何脏何腑,如果是经络肢节病,则需用经络辨证的方法进行辨经定位。 脏腑病有其相同的用穴规律,如不论是何种脏腑病,都可以取其原穴、背俞穴和募穴进行治疗。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此十二原者,主治五脏六腑之有疾也。”俞募穴也是治疗脏腑病较为常用的腧穴,根据“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原则,临床上六腑病多用募穴,五脏病多用背俞穴。此外,治疗六腑病最常用下合穴,如胃痛、胃痞、胃反、呕吐等都属于胃病,皆可用足三里,泄泻、便秘、肠痈等都属于大肠病,皆可用上巨虚。《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的“合治内腑”就是指下合穴而言。概之,五脏病首取背俞穴或原穴,也常用募穴,可单独使用,也可以配合使用;六腑病首取下合穴或募穴,也常用背俞穴。而五脏六腑的急性病,则多取郄穴,如急性胃痛,可取胃经的郄穴梁丘,急性哮喘,可取肺经的郄穴孔最等。 如果脏腑病表现为明显的实证或虚证时,还可结合五输穴的生克补泻法选取相应的五输穴,如肝虚补曲泉,肝实泻行间等。 以肺为例,肺居胸中,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且肺开窍于鼻,系于气管、咽喉,外合皮毛。若肺功能失常,则临床上多表现为咳嗽、哮喘、咯血、胸闷、胸痛等症状,治疗时可以选取肺俞、中府、太渊等为主穴,再随证加减。同时,由于内在脏腑与外在的官窍、形体通过经络密切联系,官窍、形体的病变可以说是脏腑病变的外在反应。所以在治疗上,除了取局部相应的穴位外,还可以取相应脏腑所属经的穴位。如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对于鼻塞、流涕、鼻衄等症状,我们可以取局部的穴位,同时加上肺经的穴位,如太渊、列缺、孔最等。 另外,脏腑的阴阳、五行属性决定了它们之间在生理、病理上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针灸治疗取穴时既要照顾到原病之脏腑,同时又要兼顾与病情有关的脏腑。以肝与胃为例,肝五行属木,胃五行属土,当胃痛是因为肝气犯胃所致时,除了有胃脘疼痛、呃逆、呕吐、食少纳呆等症状外,尚有胃痛连及两胁、喜叹息、在情绪不佳时加重等特点,临床治疗时,除了常规取穴外,还应取肝经的期门、太冲穴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此外,根据中医治未病和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思想,治肝之时也要注意顾护脾胃,如《灵枢·五邪》所说:“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 二、辨证诊治 在针灸临床上用针灸疗法治疗疾病时,不仅要通过辨病知其是脏腑病还是经络肢节病,还要进一步结合八纲辨证辨其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而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法和补泻手法。 (一)阴阳 针和灸各有所长,如《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阴阳皆虚,火自当之。”一般情况下,阳证多用针,阴证多用灸,如果证属阴阳两虚,也多选用灸法。 (二)表里 《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病有表里之别,刺有浅深之分,总宜刺至患部。如皮肤病病在皮肤,宜浅刺;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夹脊穴应深刺近骨,过深过浅皆属不当。《素问·刺齐论》所说“刺骨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脉,刺脉者无伤皮,刺皮者无伤肉,刺肉者无伤筋,刺筋者无伤骨”和《灵枢·终始》所言“在骨守骨,在筋守筋”皆是此意。 (三)寒热 一般而言,寒属阴多用灸法,热属阳多用针法;此外,在运用针刺治疗时热证宜“热则疾之”,“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寒证宜“寒则留之”,“刺寒清者,如人不欲行”。具体方法见第一章之“清热温寒”。 (四)虚实 “盛则泻之,虚则补之”是其基本原则,具体方法详见第一章之“补虚泻实”。针灸临床辨虚实有以下独特的方法和鲜明的特点:一是通过诊察经络穴位辨虚实。《灵枢·经脉》言:“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视之不见,求之上下。”说的就是疾病的虚实可在相应的经络穴位上反应出来,如脾胃虚弱的患者脾俞、足三里多呈现凹陷或按之虚软,肝火旺者肝俞多有隆起等。二是通过脉象辨虚实,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将用针,必先诊脉,视气之剧易,乃可以治也。”三是通过针下辨气之虚实。如《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的“上守神”“上守机”,及《灵枢·终始》所说“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等都是针下辨气之意。 三、辨经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