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学官科病证讲稿.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五官科病证 第一节 目赤肿痛 目赤肿痛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病证。古代文献根据发病原因、症状急重和流行性,又称“风热眼”“天行赤眼”“红眼病”等。 目赤肿痛的发生常与感受时邪疫毒或素体阳盛、脏腑积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眼,与肝胆两经关系密切。多因风热或疫毒之邪侵袭目窍,或肝胆火盛,循经上扰目窍而发病。基本病机是热毒蕴结目窍。 西医学中,目赤肿痛多见于急性结膜炎、假性结膜炎以及流行性角膜炎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目赤肿痛,羞明,流泪,眵多。 风热外袭:起病较急,患眼灼热,羞明,流泪,眼睑肿胀,白睛红赤,痒痛皆作,眵多黄黏,伴头痛,鼻塞。舌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肝胆火盛:病初眼有异物感,视物模糊不清,畏光羞明,涩痛,白睛混赤肿胀,伴口苦咽干,耳鸣,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取局部穴位及足厥阴、足少阳经穴为主。 主穴 太阳 攒竹 风池 合谷 太冲 配穴 风热外袭配外关、少商;肝胆火盛配行间、侠溪。 方义 本病病位在眼,太阳位于眼旁,攒竹位于目上,点刺出血可宣泄眼部之郁热,有消肿止痛明目之功;“面口合谷收”,取合谷善清头面热邪;太冲、风池分属肝胆两经,上下相应,可导肝胆之火下行;合谷、太冲相配名曰“开四关”,能疏散一身热邪。 操作 毫针常规刺,用泻法;太阳、攒竹、少商可点刺出血。 2.其他治疗 (1)三棱针 取两肩胛之间丘疹样反应点、大椎及其旁开0.5寸处、太阳、印堂、上眼睑等,选点挑刺。本法适用于急性结膜炎。 (2)耳针 取眼、肝、胆、耳尖。毫针刺法,亦可在耳尖或耳后静脉点刺出血。 (3)拔罐 取太阳。点刺出血后拔罐,每次留罐5分钟左右。 【按语】 1.针刺治疗目赤肿痛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病情。 2.本病具有传染性,须注意洗脸用具隔离。 【文献摘录】 1.《灵枢·热病》:目中赤痛,从内眦始,取之阴跷。 2.《备急千金要方·卷三十》:阳谷、太冲、昆仑,主目急痛赤肿。 3.《针灸大全·卷之四》:眼赤痛肿,风泪下不已,攒竹二穴,合谷二穴,小骨空二穴,临泣二穴。 4.《杨敬斋针灸全书·卷之下》:赤眼肿痛,睛明、攒竹、丝竹空、合谷。 5.《玉龙歌》:两睛红肿痛难熬,怕日羞明心自焦,只刺睛明鱼尾穴,太阳出血自然消。 第二节 麦粒肿 麦粒肿是指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形似麦粒,易于溃脓的眼病,又名“针眼”“土疳”,俗称“偷针眼”。 麦粒肿的发生常与外感风热、热毒上攻或脾胃湿热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眼睑,眼睑属脾,太阳为目上冈,阳明为目下冈,故本病与足太阳、足阳明经及脾胃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热邪结聚于胞睑。 西医学认为本病是指眼睑腺体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即睑腺炎。 【辨证要点】 主症 胞睑边缘生小硬结,红肿疼痛并渐行扩大;数日后硬结顶端出现黄色脓点,破溃后脓自流出。 风热外袭:多发于上睑,麦粒肿初起,痒痛微作,局部硬结微红肿,触痛明显,或伴有头痛发热,全身不适。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热毒炽盛:多发于下睑,胞睑红肿,硬结较大,灼热疼痛,有黄白色脓点,口渴喜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或腻,脉数。 脾胃湿热:多发于下睑,麦粒肿屡发,红肿不甚,或经久难消,伴有口黏口臭,腹胀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取局部穴位及足太阳、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攒竹 太阳 厉兑 配穴 风热外袭配风池、商阳;热毒炽盛配大椎、曲池;脾胃湿热配内庭、阴陵泉。 方义 攒竹为足太阳经穴,与太阳穴均位于眼区,长于清泻眼部郁热而散结;厉兑为足阳明经的井穴,可清泻阳明积热、消肿散结。 操作 毫针常规刺,用泻法;攒竹、太阳、厉兑均可点刺出血;攒竹可透鱼腰、丝竹空。 2.其他治疗 (1)三棱针 取肩胛区第1~7胸椎棘突两侧的淡红色疹点或敏感点。三棱针挑刺或点刺出血。 (2)拔罐 取大椎。三棱针散刺出血后拔罐。 (3)耳针 取眼、肝、脾、耳尖。毫针刺法,亦可在耳尖、耳背小静脉刺络出血。 【按语】 1.针灸治疗本病初期疗效显著。但成脓之后,宜转眼科切开排脓。 2.麦粒肿初起至酿脓期间,切忌用手挤压患处,以免脓毒扩散。患病期间饮食宜清淡。 【文献摘录】 1.《针灸聚英·卷二》:偷针眼,视其背上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即瘥,实解太阳之郁热也。 2.《证治准绳·第七册·七窍门上》:土疳症,有一目生又一目者,有只生一目者……其病不一,当随宜治之……谨按世传眼眦初生小疱,视其背上,即有细红点如疮,以针刺破眼时即瘥,故名偷针,实解太阳经结热也,人每试之有验。 3.《审视瑶函·卷四》:此症或眼皮上下,生出一小核是也,乃脾胃痰气所致。上睑属脾经,下睑属胃经。若结成小核,红而自破,不药而愈。若坚白不破,久则如杯如拳,而成瘤矣。若初起小核时,即先用细艾如粟米壮放患上,令患目者卧榻紧闭目,以隔蒜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