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pptxVIP

第12讲+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课件【知识精研提升】高三历史统编版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2讲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知识点一 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晋国叔向曾写信反对:“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谓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子产:“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摘编自徐喜良:《中国通史》;拓展:德治与法治之争的背景:;学派;3.社会影响 ①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无助于国君实现强国抱负因此并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②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不断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知识点二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3.唐朝——律令体系完备,法律儒家化的完成;提倡礼治:《大唐开元礼》。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分吉、宾、军、嘉、凶五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知识点三  宋元至明清时期法律与教化;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基层教化;(2)乡约——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 ①创立: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②发展: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③延续: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 A、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 ④结果:原本由儒学人士发起教化百姓的乡约,经政府利用和推广而具有约束力和强制力,并与法律合流。;时期;(1)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3)礼法结合:中国古代的法律深受宗法观念影响,礼占有重要地位, 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 (4)法定特权:中国古代的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 (5)诸法合体:中国古代历代的法律都是以刑为主,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混合编撰。; 【2018高考全国一卷第41题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 【2018高考全国一卷第41题 】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主要功能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 ;【2018高考全国一卷第41题 】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秋风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初高中教育工作者。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