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问答题.docVIP

广东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问答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广东高校教师岗前培训教育学试卷答案 三、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当前,我们的一些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 答: 大学为什么会有“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高校衙门化,贪腐之风进入校园 中国的大学属官办体制,教育行政部门掌控着大学的人事权、经济权、职称评定权等一切权利,大学没办学自主权,教师的学术权力和学术自由得不到保障。高度集权的高教体制造成了高等教育严重的官僚化、行政化和衙门化。在这种体制里,大学及教授早已丧失了独立性和批判性,凡事均按照行政指令行事,所谓大学精神早就失去了。大学丧魂失魄,没了大学的精气神。 “一切为了就业”的功利化教育,让大学生世俗化 凡是与就业关系不大的专业、课程,不是被砍,就是无人问津;反之则无比吃香。钱理群教授曾以其亲身遭遇说明此种现象的严重性。2007年暑假,他在一个大学师资培训班上讲完课,一位大学老师向他提出了一个要求,要其举例说明:他的鲁迅课对促进学生今后就业有什么作用。他听了大吃一惊,一时语塞,甚至有点手足无措,感觉心在隐隐作痛。他感慨道,今天的大学,真的成了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养成资格之所”,“贩卖知识之所”,成了“职业培训班”了。 老师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 且不说那些层出不穷的剽窃教授,造假学者,也不说那些与学生争抢女朋友和诱奸高中女生的老师,给大学生树立了怎样的为人师表形象,就以那绝大多数的正派教授而论,为了评上教授级职称、学科带头人、人才工程的成员,为了申报科研项目、拿到课题经费,削减脑袋,跑关系,走门路,请客送礼,多方打点,已到了不择手段、斯文扫地的地步。有其师必有其生,在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耳濡目染,早就学得了一套“精致”功夫。 是谁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大学究竟是该坚守象牙塔,还是迎合社会需求 西方大学虽受到实用主义冲击,但很快意识到其危害 关于大学的功能,19世纪英国教育家约翰·亨利·纽曼认为大学应该是“训练和培养人的智慧的机构”,“大学讲授的知识不应该是对具体事实的获得或实际操作技能的发展,而是一种状态或理性(心灵)的训练”,明确反对教育以追求功利和实用为目的。 然而,二战后,随着市场经济的核心地位巩固,功利主义的教育观迅速膨胀。在这种情形下,大学已非一独立研究学问之地,而成为即产即用的知识的工厂。 随着现代性带来的一系列异化危机,经济利益至上与人文精神沦丧所给现代大学带来的一系列负面逐渐暴露。曾经热情呼唤现代大学“走出象牙塔”的实用主义理论鼓吹者德里克·博克已经开始警告“追逐利润”对教育体制本身的伤害,他甚至称之为“聚敛财富和道德缺失的噩梦”。各国高校开始反思大学功利主义教育。美国教育部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人文科学的缺席,使得学生的道德创造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大大降低。日本也开始反思1967年以后的“教育荒废”恶果:为了迅速赶超工业文明,教育忽略了青年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学生在接受教育之后反而变得更加沉沦。 是谁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在中国,大学的实用主义功能被发挥到极致 在中国教育家的理论里,大学早已不是什么社会良知、思想阵地,大学也不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格”,纽曼的“象牙塔”在他们看来迂腐不堪,大学甚至可以连学术研究都不做,完全就是“人力资本”加工厂,与赢利性企业没有什么区别,是“面对经济建设的主战场”,连教育本身就可以“产业化”。 在以“经济正确”为标准的指导下,那些穷经皓首也刺激不了消费,拉动不了内需的基础学科,特别是人文学科被理所当然地冷落——不仅遭学校冷落,也遭学生冷落。市场经济时代的学生超前早熟,从中学起就被灌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类庸俗的实用教育观,在选择大学专业时更是以“是否好就业”为导向,大学校园里的年轻学子们考虑的不再是学识修养的和人格的完善,而是学好外语、计算机和一门专业技术,为了将来的出国、就业等等最现实的问题做最实际的打算。 在另一方面,“政治正确”时代遗留下来的体制痼疾日趋恶化,政府办大学,行政代学,官僚治校等“官本位”习气在本应该相对洁净的大学校园里蔚然成风。在这样的官僚体制下,甚至连学术水准都以官衔大小来衡量,老师忙于评职称、拿课题,学生忙于各种社团活动。老师是校园内“利己主义者一代”,培育出来的学生自然就是“利己主义者二代”。 是谁培养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大学生应保留独立的人格和坚定的理想 治学就要让自己的思想“纯真”起来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坦言,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学校里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变得“世俗”……真正的学者首先在道德上应该是纯真的,大学的教师和学生也应该首先让自己的思想“纯真”起来。 只有人格健全的公民才能懂得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自处。而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离不开理想主义。当代的大学,不

文档评论(0)

183****1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