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舞观点 
            明代民间文艺诙谐美学风格探析 
                         ——— 以民歌      《挂枝儿 》    为例 
                                    杨海英 
   诙谐是通过滑稽 、     幽默 、  机智 、  俏皮等方法表      记 》 云 : “吴 人 耕 作 ,  或舟 行之 劳 ,  多讴 歌 以自 
现出来的一种喜剧风格 。        《挂枝儿》  就是这样一部        遣 ,  名 ‘唱山歌 ’”。  而传入 市井 ,  “北里 之 侠 ”、 
体现了晚明民歌诙谐特点的优秀之作 ,  它是万历年                “闺阃之秀 ”  填词唱之 ,   “亦不关世事 ”,   取娱乐而 
间兴起于民间的时调小曲 现存小曲近               首 ,  为   已 。” 明代专门设 有 清唱局 ,  一 些乐 妓也时常在酒 
                   ,         400 
晚明通俗文学专家冯梦龙整理编著 。                        馆 茶 楼 侍 侯 过 往 客 商 , 清 唱 一 些 民 歌 时 调 小 曲 。 
   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指出 ,民间诙谐文                 《卖 油 郎独占花 魁 》  中就有西湖子弟 编      《挂枝儿 》 
化是民间创作中研究得最差的一个方面 。  本文借鉴                戏谑花魁 的情节 。  诙谐本是人民大众喜 闻乐见的艺 
巴赫金有关民间诙谐文化理论 ,对明代民歌《挂枝儿》                术形式之一 ,  作为兴起于市井歌楼 、  传唱 于民众 口 
进行解读 ,  了解明代市井民众对待世界的诙谐态度 ,              耳 的明代民歌 ,  民歌的娱乐性决定 了其诙谐风格的 
分析其诙谐艺术手法及其美学风格的重要意义 。                   广泛运用 。  诙谐作 品引起的 审美效果是笑 ,  符合市 
   一 、  《挂枝儿》  诙谐风格原因分析                  民的审美趣味和消遣需求 ,        “唱者歌之既自娱又娱 
    (一 )  人生态度转变 。  晚明 ,  随着城市商业经        人 ,  听者耽 之为娱情 ”,  是群 众心理 压力释放 的一 
济繁荣 ,  民众日常物质生活得到满足 ,        由原来的柴       种途径 。 
米油盐酱醋茶     “ 旧开门七件事”,    发展到   “新开门         二 、 《挂枝儿》   诙谐艺术手法举隅 
七件事 ”:  谈谐 、 听曲 、  旅游 、  博弈 、  狎妓 、 收藏 、     《挂枝儿 》  中诙谐艺术手法大略有 五 : 
花虫鸟鱼 。  加之 ,  王阳明心学广泛流行 ,  倡导张扬              (一 ) 无理有情 。  在 貌似   “无 理 ” 中透 出深 
个性 ,  人们要求轻松的生活 ,  需要欢笑的生活 。  冯          情 。 《挂枝儿》   中 《鸡 ·又一首》: 
梦龙在其    《笑府 》 序言中说 :    “古今世界一大笑            五更鸡 ,  叫得我心慌撩乱 ,  枕儿边说几句离别 
府 ,  我与若皆在其中供话柄 。  不话不成人 ,  不笑不          言 。 一声声只怨着钦天监 ,  你做了闰年并闰月 ,  何 
成人 ,  不笑不话不成世界 。”  诙谐成为了晚明普遍             不闰下一更天?     日儿里能长也,  夜儿里这么样短 。 
的生存状态 ,    晚明人们开始用调侃的态度把握人                  时间是公平 的 ,  不为尧短不为舜长 。  这首民歌 
生 ,  诙谐也就成为明代民歌的普遍风格 。                   通过  “何不 闰下一更天 ”   的异想天开 ,  热恋心理被 
    (二 ) 审美情趣转变。    晚明 ,  农业文明逐步向        作者毫不 费力地勾画 出来 ,  忍俊不禁 。 
工商业文明转变 ,  与此相应文学也从内在的精神 到                   《挂枝儿 》  中 《打梅香》: 
审美形式向着世俗化 、  个性化 、  趣味化流动 。       晚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