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闻道德比新闻价值更重要四辩稿
当时抽签的时候,最希望抽到的就是这个辩题,因为我们队伍几乎没有接触过纯粹的价值辩,基于一定事实的辩题似乎更适合。抽到了反方,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还不好打,什么真实客观啊什么社会影响啊这不都是受道德影响的吗,对面新闻价值在当下社会是不是就主要折射于经济价值点击量上面吗。
但是当我按照李宁洲学长说的,去看了那场经典的武大和政法在全辩决赛的比赛视频以后,我发现这个题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打。
首先,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可以完美达成一致: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其中的接近性似乎就让假新闻这对我们来说很有利的战场给丢了,因为假新闻到底算不算有新闻价值这个问题存疑。那新闻的价值算不算入新闻价值?认真的讲应该是不算的,但是在场上如果真要把两者区分开,论证成本太大,何况按照汉语的性质其实你把新闻的价值算作新闻价值似乎也没什么错。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队在模辩以前给了对面特别大的立论空间:把新闻的真实客观放给了对方。把新闻的价值如社会影响和商业附赠价值也送给了对方。
另一个定义是关于新闻道德的(全辩题目是人伦道德),是不是等同于人伦道德呢?自然不是。新闻道德强调的是新闻工作者这一特殊职业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人伦道德更强调作为一个社会人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那我们这一场应该怎么定义?很简单,新闻工作者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那么新闻内部行业制定的行为规范即职业道德当然应该算。
但是!!社会要求新闻工作者遵循的行为规范那也是行为规范啊,要不要遵守?要啊!那么社会要求的等同于人伦道德吗?不等于但是双方无论谁试图在这个定义上进行区分是既浪费时间还分不清的,所以我跟队友说你们就把它当作人伦道德来打就行但是我没说明白为什么,这也为场上埋下了一个隐患。
既然是一个比较性的辩题,就一定要有比较的标准。这一点上队友和我一开始想法是很一致的:要立一个客观的标准,像什么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啊blabla。但是李宁洲学长的一句话点醒了我们,就是我们在论证的应该是整件事情的主要矛盾,我们的标准只是在这个题中主要矛盾的表现(学长应该是这个意思吧……不是的话我也只能理解到这个份上了….)所以这个辩题到底是为什么出现呢?大家请看《饥饿的苏丹》——
对于摄影师卡特来说,他拍摄了一张特别有新闻价值的图片,还获得了普利策奖,但是民众不理解啊,你不能这么做啊。这个时候新闻价值就和新闻道德冲突了啊,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应该告诉记者他们应该怎么选啊。哪个更重要选哪个啊。所以我们就直接给了一个当新闻价值和新闻道德冲突的时候,新闻工作者应该优先考虑哪一方,哪一方就更重要。
然后就到了出论的时候了。
首先就是假新闻,我们是真的不舍得就这么丢了它啊,可是假新闻真的讨论起来意义不大,所以不能用;好,再来看很有时代背景的自媒体,自媒体现在很混乱吧,追求商业价值不重视道德制造舆论导向吧,我们很好说吧,可是讨论起来还是没啥意义啊啊啊啊啊啊啊;再来,真实客观我们也给了对面,社会影响我们也给了对面,我们还剩啥?!这还怎么打嘛。这个时候返回去去想为什么辩题会出现,因为记者没有保护当事人?因为记者对当事人的家属造成了二次伤害?那么我们要不要为了那些所谓的新闻价值去伤害这些无辜的人呢?我们第一个论点定成这里可不可以?
这个问题让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了那个著名的“多数人暴政”的例子——某处有两组铁轨,其中一组仍在使用,另外一组已废弃多年。一天,一群孩子到此玩耍。一个孩子坐在废弃的铁轨上,其余的孩子都不顾危险地坐在或者蹲在仍在使用中的铁轨上。坐在废弃铁轨上的孩子劝说其他孩子换个地方,可惜他的话非但没人听,反而招来了嘲笑。这时,一辆火车突然行驶过来,而此刻铁路工人恰巧走到道岔旁边。他可以搬动道岔,让火车改变轨道,驶向废弃的铁轨,这样就能挽救绝大多数孩子。然而,这样做也就意味着要牺牲掉那个坐在废弃铁轨上玩耍的孩子。假如你是这名工人,面对这样的两难该怎样抉择呢?这样的例子双方都争了几百年了社会上还没有一个定论,那么今天双方似乎都比较不出来,我们第一个论点说到这个层次无非也是跟对面会打成五五开。
但是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那个跌倒的老太太是自己的母亲,我们还会为了报道冷眼旁观吗;如果那个挟尸要价中的尸体是自己的好朋友,我们能做到无动于衷吗?不能。旁观者根本无法体会到当事人的痛苦啊,铁轨那个例子中我们面对的都是生命的逝去尚且比较不出来,现在我们面对一方的极度悲惨另一方不知道什么影响,我们难道不应该把人性放在前面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是不是把当事人的痛苦想的太轻了呢?再来,如果我们今天不打这个辩题,我们又有谁能够知道挟尸要价的新闻,如果都没有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又把新闻能够造成的社会影响想的太大了一点?思考到这里,这第一个论点就算是定下来了。
然后就是第二个论点,是没有费什么力气就想到的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