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①切入角度巧妙 鲁迅对“三·一八”惨案的评述,以记念刘和珍作为切入角度,写她的正义感、责任感,写她的“微笑”“和蔼”,以一当十,塑造了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侧面写明请愿群众的身份、形象,让人了解这是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污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其凶残、下劣便不言而喻, 写作特点 什么“暴徒”什么“受人利用”,无耻谰言都不攻自破。写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追悼会,又真切的反映了惨案之后正义的人们怎样深切地悼念死难者。作者记念的是一个刘和珍,评述的却是“三·一八”惨案整个事件。理解这篇课文,也应该把握其博大而深刻的思想内容。 ②简练的记述、精辟的议论、浓烈的抒情完美结合 文章题名为“记念”,当然离不开对逝者事迹的记叙,但本文没有详细介绍刘和珍的生平,也没有详写惨案本身,而只是抓住“始终微笑”、“欣然前往”等特征,突出她在女师大风潮和“三·一八”惨案中的战斗英姿。在简要记叙的基础上,常用精辟的语言抒写感慨,观点鲜明,思想深刻。如对徒手请愿的分析,殉难意义评价。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都凝聚着作者强烈深沉的激情,事中寓情,理中融情。事、理、情交融,具有浓郁的抒情气氛。 练习③:文中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第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刘和珍,还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点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再扩大一点是数百名死伤者,再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这类人的感情是: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她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和她们的勇敢。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政府(或称当“局者”)、“几个所谓学者文人”(或称“有恶意的闲人”“流言家”)。作者控诉其罪行,痛斥其无耻流言。第三类是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衰亡,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鲁迅 记念刘和珍君 鲁迅(1881-1936) 中 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 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国民军同奉军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国民军开炮还击。日本帝国主义便向当时的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提出抗议,又联合英、法、意、荷、比、西等国驻北京公使,借口维护《辛丑条约》,提出种种无理条件,并且在天津附近集中各国军队,准备武力进攻。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 写作背景 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并用大刀铁棍追打砍杀,打死打伤200余人,造成屠杀爱国人民的“三·一八”惨案。在这一惨案中,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刘和珍遇难了!刘和珍是鲁迅先生的学生,是位爱国的热血青年,她的牺牲给鲁迅先生带来了莫大的悲哀,而当时的反动文人还在一些刊物上发表文章对爱国青年进行污蔑、中伤,致使鲁迅先生悲愤之极,同年四月,写下了这篇纪念文章。 刘和珍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三·一八天安门前集会 游 行 队 伍 请 愿 三·一八惨案后各地群众悼念死难烈士 给每部分拟一个小标题,注意各标题之间的联系。 一、交代写作的缘由 二、交代写作的目的 三、回忆和刘和珍的交往 四、追述请愿经过 五、叙述死难现场 六、总结经验教训 七、概括死难意义 (一)写作的缘由 (二)记叙烈士事迹 (三)请愿事件的意义 第一部分: 说明为刘和珍写一点东西的缘由 ①先说“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以纪念死者。 ②再说为使庸人不忘却,要人们牢记这笔血债。 侧重悲痛的回忆和哀悼 分析文章思想内容: 第二部分: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 ③生平事迹:女师大风潮 赁屋授课 ④遇难经过:欣然请愿 三·一八惨案 ⑤讽刺暴行:“伟大” “伟绩”“武功” (反语) 侧重愤怒的揭露和控诉 第三部分:议论“三·一八”惨案教训和深远意义 ⑥总结教训 ⑦热情讴歌赞颂 煤的类比——不宜用请愿这种斗争方式 陶潜的诗——青山埋忠骨有亲人友人哀悼亦足矣 出乎意料 当局者竟这样凶残 流言家竟如此下劣 中国女性如此从容 惨案意义 证明中国女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文(第1719课)石头书石头书.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第6单元课文(第1719课)练习6练习6教案.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第7单元课文(第2022课)练习7练习7教案.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第8单元课文(第2324课)练习8练习8教案.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课文1让我们荡起双桨1让我们荡起双桨教案.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课文4荷花荷花测模拟试题.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课文6小露珠小露珠同步练习题.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课文7学会查“无字词典”学会查“无字词典”.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课文(七)20做一片美的叶子做一片美的叶子.docx
- 小学语文苏教版(2023)三年级上册课文(三)8哪吒闹海哪吒闹海教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