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评释巧对》汪升
汪升《评释巧对》《新镌评释巧对》,十八卷,清初星江 汪升撰。升字兰友,生平不详。
是书为较早出现的类同联话的刻本,所辑五百余首联语, 绝大多数属于巧对类,可谓洋洋大观,包罗万象。撰者在广泛搜集的基础上,就此前坊间的同类刻本作了适度清理。全书按内容分类,首举对文,次为注释与评述,语言浅近,条分缕析,对旧时初学对联的学童不失为一本可以开心智、长见识的启蒙读物。从书中的评释可以考知撰者大约是一位塾师,所以冬烘气较浓,思想较迂腐,且引经据典去嘲弄身有残疾者。又,撰者学识肤浅,引书与原文多有出入,举人事亦多有舛误,甚至举唐人温李对答却涉及宋人赵普事。
《评释巧对》书前有汪升康熙五十一年(1712)冬十月所作《选评精巧对类自序》、《新镌评释巧对目录总论》,分别阐述了编纂大意及各卷之内容特色。龚联寿《联话丛编》及国学网《国学宝典——中国历代笔记(清代卷)》据收入此书。 选评精巧对类自序 《系词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则两间之内,有阳必有阴,有奇必有偶。故其见于天地万物者,有流行未尝无对,待其在于人,凡事皆有之,虽文字亦然。此自古以来,无论成人小子,皆有属对之说也。对之为类,固有天文、地理、人事与鸟兽、花木、身体、衣服、
宫室、器用及珍宝、书史、时令、数目之异门,其出题者, 或抚时动念,或见景生情,或髑物兴怀,或因人命意,种种不同,而属对首要以各中其旨为佳。以言其法,不特字义之死活、虚实,声音之平仄、高下宜相符也,即物之彼此,意之主宾,皆须相敌而无差焉。其为法也精矣。能通其法,则一切对联皆可仿此。诗歌古文词尽不外是,即八股中之对句, 亦以其法行之。而于棘闱之表判尤宜,朝廷诏诰批答之文又岂出于斯乎?扩而充之,其为用也多矣。尝观古今之善属对者,或入泮,或拜官,或得偶,或受财,或免刑而活命焉, 其为益也不更大乎?故从来之登于梨枣者,载籍极博,而对类之刻亦复不少。但选之者惟以天文、地理等分门,以句字之多寡为序,而各种对法杂出乎其间,使观之者难以引伸触类耳。愚之为是编也,撮其大要,别为十八类,天文、地理皆备于内,而以其类相从,则句字之多寡弗计焉。虽《玉堂》所载巧对,亦以其意分为三十类矣,然愚与彼之所分者多有不侔。且彼以对句杂于叙事之内,纲目不分,令人对之茫然。况他人之选者,徒载其文词,而不考其事实;即纪其事实, 而不加其释评。甚而无句读,无圈点,则众人观之,安能醒目而会心乎?愚于是编,则以文词列之于前,以事实载之于后,苟无事实之可考者,而亦释评之必加。若无庸于释评者, 则为之句读,为之圈点。而有意之所存在某字者,仍用尖圈以表之,使人一望瞭然,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得愚是编而存
之,凡欲为四六者,固可悟其对句、对字、对意之精;而为 师于童蒙者,尤可以之启发其心思,引进其学问也。且无论 何人,举之于口,可为谈笑之资;笔之于书,可为引证之藉。 即当燕饮之际,欲因人、因时、因事以行觞政,亦无不可取 诸其中而出之。若往来于江湖者,或在舟,或在寓;或炎天 夏日,或霖雨冬时;或于己独阅,或与人并观,不亦可为驱 愁取乐之一助乎?末附牖蒙一类,专为教小子者设也。若夫 醒世又皆可以劝戒人者,故特加之发明。韩昌黎《上于襄阳 书》曰:“如赐览观,亦足以知其志之所存。”吾于此类,亦云。康熙五十一年冬十月星江汪升撰。
新镌评释巧对目录总论 余之分门,与从来诸家以天文等为类者不同。盖就其所对之句,以类相从,使人易于寻玩 也。而其间所选对句,亦有数类以天文等分而序之者矣。所 分之类,虽云二十,皆有两类为偶之意,如寓意与赋事相对, 写景与状物相对。是已各类之内有事实者为上,无事实者为 下。惟卷末所附牖蒙、醒世二类,则无上下之可分焉。虽所 选对句于诸类中亦有彼此可相通者,而既区以别矣,则义各 有所取耳。
赋事为卷之一:
朱子注《诗经》云:“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此类所列对句,俱是就事言事,故谓之赋。有无实事而为假设之词者,比如文王后妃托言采卷耳、陟崔嵬而亦谓之赋也。
事字所包者广,凡天地人物事皆是。寓意为卷之二:
不明指其事,而隐寓其意,此与比体相似。《诗经》注 云:“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寓意亦然。
状物为卷之三:
状物者,就物之形状而描写之也。物字所包亦广,天地 人物事,亦皆在其中也。
写景为卷之四:
写景与状物大同小异,以其对句之多,故强分为两类。 大约景之自然在物者,则谓之状物;物之有因成景者,则谓 之写景耳。
借影为卷之五:
借影者,借此以影于彼也。此与寓意相似而微不同。盖 寓意为隐,而借影则显矣。
照应为卷之六:
照应者,照彼以应于此,盖就其上下而言耳。有以意之 相合为言者,有以意之相反为言者。无论一句二句,皆有照 应处也。
采色为卷之七:
《书》曰:“以五采彰施于五色。”则色固有五矣。然有正色,有间色,其色甚多,皆成其采,即粉字、班字,亦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