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VIP

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试卷第 =page 1 1页,共 =sectionpages 3 3页 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一、单选题 1.上海租界建立后,规定行人必须靠边行走,马车、人力车一律靠左行驶;居民倾倒垃圾必须在上午9点以前,公共场所不得随地便溺;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违反相关规定会被处于罚款、枷号、拘留、罚作劳役等。据此可知 A.上海市民适应了近代的生活方式 B.以上规定侵犯了市民的人身自由 C.利于市民养成城市化的生活方式 D.上海租界最早引进现代市政管理 2.电梯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生活工具,其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人发明了电梯并在楼房中日益普及应用,这表明(???) A.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B.城市的发展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C.科学技术的新进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D.楼房建筑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 3.历史研究中常以人口的增加作为衡量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试观察下面的上海市人口变化示意图。分析1900一1950年间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根本原因是 A.《南京条约》签订,上海被开放为通商口岸 B.新中国成立为上海经济发展创造必要前提 C.“一五”计划实行。促进了重工业的快速发展 D.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 4.下图是1992~2012年我国城镇和乡村就业人员数变化图。据此可知,我国(???) A.就业人数逐年上升 B.城镇化的进程加快 C.国民收入持续增长 D.贫富差距逐渐缩小 5.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日本、美国、大陆、台湾的学者相继对市镇展开了研究。八 十年代以来,更有后起的中外学者,专门对市镇经济进行了区域性的宏观研究。根据所学知识,他们的研究结论不可能有 A.明清时期,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在全国范围蓬勃兴起 B.北宋时期,农村有些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C.唐朝后期,广大农村有定期举行的“草市” D.隋唐时期,城市里的固定交易场所是“市” 6.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推测 ①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②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 ③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④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 A.②③ B.①④ C.②④ D.①③ 7.徽州古村落在选址上秉承“依山造屋、傍水结村”,其体现的环境理念是 A.人文与自然的和谐 B.改造和征服自然 C.以人为本,人定胜天 D.人与自然的分离 8.下表所示为明朝不同时期法律条文的摘录(部分)。据此可知明朝(????) 时期 法律条文 明太祖时期 凡侵占街巷道路而起盖房屋及为园圃者,杖六十,各令复旧。其穿墙而出秽污之物于街巷者,笞四十 明宪宗时期 京城街道沟渠,锦衣卫官校,并五城兵马时常巡视……如有怠慢,许巡街御史参奏拏问。若御史不言,一体治罪 明世宗时期 京城内外,势豪军民之家侵占官街、填塞沟渠者,听各巡视街道官员勘实究治 A.城市环境治理渐趋规范化 B.政府严格管理商业活动 C.御史的监察职能得到强化 D.君主普遍重视城市建设 9.下表是1949年和1957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城市密度及其差距的变化。这体现出(???) 年份 城市密度(座/万平方公里) 地区差距 全国 东部 中部 西部 东部/中部 东部/西部 1949 0.14 0.51 0.19 0.02 2.68 25.50 1957 0.18 0.54 0.26 0.06 2.08 9.00 A.工业化水平影响城市的布局 B.城市体系等级序列逐步完善 C.国民经济恢复取得显著成效 D.工业内迁缩小了东西部差异 10.1865年,上海的第一批煤气灯在南京路上被点亮,在市民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此后一些商家和居民在商铺和家庭中竟相使用煤气灯。这反映了上海(???) A.社会生活逐渐改变 B.洋务运动稳步推进 C.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D.崇洋媚外日益盛行 11.“是自元而明,渐成墟落,今则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其间南湖、月沼、雷岗、西溪胜景凡八,堪供行吟,致足乐也。”该材料反映的是 A.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 B.桃花源里人家——西递 C.中国画里的乡村——宏村 D.瑰丽的夏宫 12.如图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科举制 13.下图为英国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其中B—C段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 A.封建传统势力的破坏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政府对经济直接干预 D.农业经济的发展 14.《北史·苏琼传》记载,北齐“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