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ontents;子任务1:了解色谱法——“茨维特经典实验” ;俄国植物学家
茨维特;;按流动相状态;;;;(1)分离效率高
复杂混合物,有机同系物、异构体、手性异构体。;
(2) 灵敏度高
可以检测出μg.g-1(10-6)级甚至ng.g-1(10-9)级的物质量。
(3) 分析速度快
一般在几分钟或几十分钟内可以完成一个试样的分析。
(4) 应用范围广
气相色谱:沸点低于400℃、结构稳定的各种有机或无机试样的分析。
液相色谱:高沸点、热不稳定、生物试样的分离分析。
;;一、色谱流出曲线(色谱图);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解决的问题:
(1)根据色谱峰的个数,可判断样品所含的最少组份数。
(2)根据色谱峰的保留值,可以进行定性分析。
(3)根据色谱峰的面积或峰高, 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4)色谱峰的保留值及其区域宽度是评价色谱柱分离效能的依据。
(5)色谱峰两峰间的距离,是评价固定相(或流动相)选择是否合适的依据。;二、基线;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2.用体积表示的保留值;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5.分配系数K和容量因子k;子任务2:熟悉色谱流出曲线及有关术语 ;⑵ 容量因子(k) :又称分配比、容量比,在一定温度、压强下,组分在固定相(s)与流动相(m)中的质量之比,称为容量因子。色谱柱的容量因子是溶质分子与色谱柱填料相互作用强度的直接量度,由下式定义:;(3)分配系数和分配比之间的关系
K和k都与组分及固定相的性质有关,并随柱温、柱压变化而变化。分配系数与两相体积无关,分配比与两相体积有关。
K和k都能说明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大小,数值越大,改组分的保留时间越长。;第二、讨论影响分离及柱效的因素,寻找提高柱效的途径。;组分保留时间:色谱过程的热力学因素控制;
(组分和固定相的结构和性质)
色谱峰变宽:色谱过程的动力学因素控制;
(两相中的运动阻力,扩散);子任务3:熟悉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一、 塔板理论--以热力学平衡为基础 ;子任务3:熟悉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色谱柱长:L,
理论塔板高度:H,
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n,;理论塔板数与色谱
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塔板理论的特点与不足;(3)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的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塔板理论从热力学角度形象地描述了溶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平衡和分离过程,成功地解释了色谱峰的正态分布现象,提出了计算和评价柱效的一些参数。但由于其假设不符合实际分离过程,不能解释造成谱带扩张的原因和影响柱效的各种因素,不能说明为什么在不同的流速下测得的塔板数不同。;范弟姆特方程;(1)涡流扩散项 A;(2)分子扩散项 B/u;1、存在着浓度差,产生纵向扩散;
2、扩散导致色谱峰变宽,H↑(n↓),分离变差;
3、分子扩散项与流速有关,流速↓,滞留时间↑,
扩散↑;
4、扩散系数:Dg ∝(M载气)-1/2 ; M载气↑,B值↓。;(3)传质阻力项 Cu;子任务3:熟悉色谱分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 ; k为容量因子; dp为固定相颗粒直径;
df为固定相液膜厚度; DM 、DS为扩散系数。;载气流速高时:
传质阻力项是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载气流速低时:
分子扩散项成为影响柱效的主要因素,流速?,柱效? 。; 如何通过减小H值以提高柱效?;速率理论的要点;(3)速率理论为色谱分离和操作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指导。阐明了流速和柱温对柱效及分离的影响。;分离度;① 柱效较高,△K(分配系数)较大,完全分离;
② △K不是很大,柱效较高,峰较窄,基本
上完全分离;
③ 柱效较低,△K较大,但分离的不好;
④ △K小,柱效低,分离效果更差。;分离度的表达式:;R=1.5
完全分离; 对于峰底宽测量有困难的组分,或峰形不对称或相邻两峰间有重叠时,可用半峰宽代替峰底宽,并用下式表示分离度,用R′表示: ;令Wb(2)=Wb(1)=Wb(相邻两峰的峰底宽近似相等),引入相对保留值和塔板数,可导出下式:;增大r21的最有效方法是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气相色谱:改变分离温度;
液相色谱:改变流动相的组成。;Ⅰ.分离度与柱效的关系(柱效因子n)
,当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