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声乐舞蹈 文 艺 生 活 LITERATURE LIFE 2019-03
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的音乐特征及演唱分析
贺尹峙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0)
摘 要:《渔翁道情》是西方艺术歌曲创作手法与中国民间演唱艺相结合的经典古诗词艺术歌曲。此歌曲为清代著名文学家
郑燮作词,而曲为王震亚先生记谱、改编,旋律取自扬州传统曲艺《板桥道情》。针对此歌曲,笔者分别从作品背景内容、音乐
结构以及演唱处理等方面进行独特分析,阐释创作特点及艺术内涵,以期对演唱者在此作品的演绎上有所帮助。
关键词:古诗词艺术歌曲;渔翁道情;结构分析;演唱分析
中图分类号:J6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8-0084-02
一、《渔翁道情》创作解析 歌度曲。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每到
(一)曲调来源 山青水绿之处,聊以自遣自歌。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
道情这一表演形式源于唐代,原道教用来传播教义,布道是 世。这也是风流世业,措大生涯。不免将来请教诸公,以当一笑。
所演唱。及至宋代经济进一步发展,音乐更加世俗化,各类音乐 入世而又出世,看破红尘纷扰,淡泊明志,归隐山林超脱情
形式逐渐在民间兴起,道情这种演唱形式也朝着职业化方向发 怀。因而,此篇序言为《渔翁道情》艺术歌曲奠定了十分饱满的演
展。除了用来传播道教教义之外,道情更是增添了许多世俗化的 唱基调。
①
内容,从而在全国各地越发流行起来。根据文献记载,“渔鼓 、简 二、歌曲结构与伴奏分析
② ③
板 始于宋朝”,这两件乐器随后几乎成为了道情演唱的专属乐 《渔翁道情》这首歌曲是由我国著名的作曲家王震亚 先生
器,因而道情这种演唱形式更有了“渔鼓”的别称。到了明清时 记谱整理而出,原曲出处便是扬州传统道情曲艺中《板桥道情》
期,道情演化出主要两种内容形式,一种是剧本式的,属于长篇; 之《老渔翁》的唱段。郑燮三十三岁出仕而不得志,便返回了扬州
另一种则是填词形式,文人雅士通过给道情填词来针砭时弊或 卖画为生,直到五十岁出任范县县令。他主要是待在扬州期间创
抒发自己的个人志向,其内容丰富且文笔细腻,具有较高文学价 作的十首《道情》系列作品,而《道情》十首的词曲内容为渔翁、樵
值,能成为填词作品中的上乘之作。 夫、头陀、道人、书生、乞儿等一些民间人物形象,内容则是这些
郑燮所写的《道情》十首便是当时传播度最广的道情演唱作 社会普通人物的生活场景并且表达了对虽然清贫但却美好闲适
品,其中第一首经过王震亚重新记谱编配伴奏的《渔翁道情》,综 ④
的生活向往,清人何绍基 《跋道情十首》:“板桥书道情词,余屡
合来看可谓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不可多得的极具艺术价值的佳 见之,词亦不尽同,盖随手更易耳。一生跌宕牢骚,奇趣横溢,俱
作。 流露于词中。此道情一经出世便得到的普通阶层百姓的情感共
(二)词者郑燮 鸣,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与代代传唱。《渔翁道情》的这个曲调唱
郑燮,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清朝最为繁盛 段也因此能流传至今,成为经典。
的一个时期,字克柔,号板桥,是清中期负有盛名的文学家。出生 以王震亚先生所编配的正谱为例:整曲调式为降E 的C羽
贫寒并未消磨他读书出仕的志向,于康熙五十一年中得秀才,年 五声调式,4/4拍,整曲篇幅不长,但通过分析还是可以将整曲
仅二十岁,及至雍正十年中举,已是年至不惑,四年后乾隆元年 的分为规整两段体加一个尾声。
始中进士,乾隆七年方任范县县令,时年五十岁。年少中秀才,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