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歌三昧》之良用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歌三昧》之良用心 “军乐也被称为骑自行车”。行军时, 马上奏之, 通谓之鼓吹。”按《辞源》这个诠释, 铙歌应有鼓舞士气, 扬威耀武的作用。它盛行于汉魏, 而“唐独不列”。柳宗元“以罪居永州”时, 虽名为“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 其实只是个闲员, 既无公务, 也无官舍, 名为六品官员, 实则囚徒而已。因“无治事, 时恐惧”, 乃“窃取魏晋义, 用汉篇数, 为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 反而做了一件承前启后的大好事。承前者, 借鉴并继承了汉魏铙歌的传统而扬长避短, 创制出具有独特风格的唐代铙歌;启后者, 为后代铙歌制作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经验和启迪, 成为这一文学样式“断层期”的经典作品。今天我们赏读它, 如欣赏柳子其它诗文一样, 很有“仰之弥高, 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之感, 往往只能挂一而漏万, 顾此却失彼。 创制这一组铙歌的初衷, 柳子在自序中表明, 旨在“纪高祖、太宗功能之神奇, 因以知取天下之勤劳, 命将用兵之艰难”, 以求“有益国事”。这个写作目的, 是作者政治观点、现实处境的一个折射, 却又“言于此而意在彼”也。* 柳子欲借这一组铙歌表白自己的儒家正统思想和忠君爱国的拳拳之心, 以使“上闻”。孙昌武先生在《柳宗元评传》中写道, 柳宗元由于“受到儒家传统的教育, 儒家的仁政理想成为他的政治思想的核心”, 而这个“核心”, 便是封建正统思想。尽管他被放逐到当时的南荒永州, 过着囚徒般的生活, 但这个“核心”中的“君臣父子”理念却是根深蒂固的;虽然他也曾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倡导革新而被贬谪左迁, 但终无谋反叛逆之意。即使一贬再贬, “在十分艰难的处境里, 但忠君如故, 仍然怀抱着复出的希望”, 故柳宗元竭尽全力地歌功颂德, 有时甚至已到违心的地步, 也就不足为怪了。据范文澜先生《中国通史》说, 唐高祖李渊并不是什么圣君, 他“爱好酒色, 昏庸无能, 只是凭借周、隋大贵族的身份得为太原留守。他起兵取关中, 建立唐朝, 主要依靠唐太宗的谋略和战功, 他本人并无创业的才干, 连做个守城的中等君主也是不成的。”“用佞人, 忌功臣, 就是他治国的方针。”《通鉴》亦云:“上 (唐高祖) 每有寇盗, 辄命世民讨之, 事平之后, 猜疑益甚。”显然, 他嫉恨世民, 而想传位给李建成。就是这样一个昏君, 河东先生却大加吹捧。曰“皇烈烈, 专天机”, 曰“号以仁, 扬其旗” (《晋阳武》) , 曰“震赫万国, 罔不龚” (《苞枿》) , 曰“顺之于理, 物咸遂厥性” (《河右平》) , 认为李渊因“天厚黄德”, 可使“狙犷服” (《兽之穷》) , 所以, 尽管李世民屡建奇功, 而最后“归有德, 唯先觉” (《战武牢》) , 功劳还是李渊的。歼灭辅公祏之后, 朝野高歌:“赫炎溥畅, 融大钧” (《奔鲸沛》) , 好一派娱乐升平景象, 其实所颂扬的仍是高祖之“神功”……如此等等, 不一而足。应该说, 这正是柳子厚“核心”思想, 即封建正统思想的真实显露。另一方面, 对德高望隆, 战功卓著的一代圣君唐太宗, 出于同一个目的, 柳宗元也必须吹捧。因此“铙歌”亦不遗余力地大书特书, 或正面, 或侧面, 或反面;有描述, 有渲染, 有烘托, 把李世民捧到了天上。其实, 柳宗元非常清醒, 李渊根本毫无“神功”可歌。至于太宗李世民, 虽然南征北战时战功赫赫, 登基之后能继往开来, 任贤用能, 创太平盛世, 不愧一代圣君;但当初为夺王位, 何其狠毒, 同样无所不用其极, 谈不上有什么“盛德”了。这样看来, 柳宗元这一组铙歌, 与其说是为歌高祖之神功, 颂太宗之盛德, 倒不如说是为了表白效忠皇上, 为自己东山再起着想。他的“谨冒死上”, 除了有对宪宗李纯喜怒无常“御览”后可能龙颜大怒而降罪的恐惧外, 更多的却是希望皇上垂怜赐恩, 再度起用他。所以, 欣赏这一组铙歌, 就仿佛洞悉了柳子的思想根脉。 同样是出于忠君爱国这个“核心”, 柳子厚还想借这一组铙歌讽喻宪宗李纯, 希望他不忘祖业, 励精图治, 使高祖太宗的文功武德发扬光大, 以重振朝纲, 再创盛世。无奈唐宪宗基本上是腐朽势力的代表, 朝廷文恬武嬉, 已积重难返;到了后期, 他根本听不进任何意见, 性情变得十分暴躁多怒。也就在宪宗执政之时 (806—820) , 柳宗元因“二王八司马”事件已被逐出长安, 开始了南荒永州十年囚徒般的生活, 复出的希望十分渺茫。人微言轻, 即使宪宗御览了《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并序, 而这些曲折表达忠君爱国的进谏完全不可能采纳, 何况宪宗根本就没有“御览”!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言:“此诸曲, 史书不载, 疑宗元私作而未尝奏, 或虽奏而未尝用。”质言之, 柳宗元这个目的没有达到。 综上所述, 柳宗元这十二篇铙歌制作的目的虽然为“有益国事”, 其实还是有他个人目的的。只是他并没

文档评论(0)

xl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