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的原型及古音的古音
现在,学术界对龙的起源有三种看法。也就是说,有几种观点。“龙为蛇论”、“何欣、王大佑等鱼类学原理论”和“李炳海、吴胜道等雷电原理论。这些学者虽然提出了一些论据, 但都不太充分, 缺乏说服力。事实上, 其观点也各有利弊之处, 而通过对这些观点的利弊进行综合的分析, 可以帮助我们更进一步地接近龙起源的真相。
一 蛇的意象—蛇原型说
“龙为蛇说”流传的较为广泛, 也为很多人所接受。因为蛇本身就被称为小龙, 而且龙蛇常并论, 且龙蛇在形体上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所以, 大家比较容易接受。加之, 伏羲氏部落原来的图腾崇拜物就是蛇, 只是在“以龙纪官”后才统称为龙的, 这也是许多人把龙的原型当作蛇的重要根据。此外, 一些古籍中记载的有关龙的特征也与“龙为蛇说”的主张相仿。如《说文解字》中记载道:“龙, 鳞虫之长, 能幽能明, 能细能巨, 能短能长。” (许慎:《说文解字》, 中国书店1989年版, 第390页) 从形态上看, 龙与蛇很接近。《山海经·大荒北经》中也记载道:“西北海之外, 赤水之北, 有章尾山, 有神, 人面蛇身而赤, 直目正乘, 其瞑乃晦, 其视则明, 不食, 不寝, 不息, 风雨是谒, 是烛九阴, 是谓烛龙。” (方韬译注:《山海经》, 中华书局2009年版, 第269页) 蛇身, 不吃不睡类似于蛇的冬眠状态等都说明龙的原型应该是蛇。而且, 《山海经》中类似的人面蛇身或龙身的记载有几十处之多。
此外, 龙的原型是蛇的说法在考古学上也有相关证据的支持。在《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一文中曾提及,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上曾出土一件距今五千年左右的名为“蟠龙纹”的彩陶盘, 其形态和蛇非常相似。该彩陶盘为泥质褐陶, 或着黑陶衣, 盘壁斜收成平底, 外壁饰隐浅绳纹, 内壁磨光, 以红彩或红、白彩绘出蟠龙图案。M3072:6, 敞口, 斜折沿, 通高8.8、口径37、底径15、沿宽1.8厘米 (《考古》1983年第1期) 。另外, 从语音上来看, 龙的另一个古音为“mang”, 与蟒音相同。从这个角度来推断, 龙也可能就是一种蟒蛇, 也就是蛇。
除了从典籍和考古发现中寻找支持“蛇原型说”的一些比较明显的证据之外, 学者们更是在大胆假设和小心求证的精神指引下推论出自己的观点。如闻一多在《伏羲考》中说道:“龙图腾, 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 像狗也好, 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 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体林立的时代, 内中以蛇图腾最为强大, 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 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体的结果。” (闻一多:《伏羲考》,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第21页) 闻一多的观点影响很大, 很多学者都撰文表示认同“龙为蛇说”, 如李埏的《龙崇拜的起源》 (《学术研究》1963年第9期) 和刘城淮的《略谈龙的始作者和模特》 (《学术研究》1964年第3期) 等。进入21世纪之后, 仍然有一些学者赞同这种观点, 如范立舟在其文《伏羲、女娲神话与中国古代蛇崇拜》中指出:“战国到东汉, 龙意象有凸现的趋势, 逐渐从蛇的意象中摆脱出来, 成为王权、神力的象征。” (《烟台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 所以, 他认为, 文明的出现, 国家的萌生, 蛇意象逐步演化为龙意象, 成为非凡力量的象征。
虽然“龙为蛇说”的说法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但也有不少学者对这一说法提出了质疑。上世纪80年代初期, 王明达在《也谈我国神话中龙形象的产生》一文中认为, 与蛇相比, 鳄在一些特征和生活习性上更像龙 (《思想战线》1981年第3期) 。随着时间的流逝, 这种质疑的声音越来越多。徐永安在《从〈伏羲考〉到上世纪80年代的“龙崇拜起源”研究》一文中指出:“从西南苗族的洪水传说和兄妹成婚造人, 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像《山海经·海内经》‘苗人之神’, 《郑语》‘褒之二龙’, 到‘荒古时代的图腾主义的遗迹’, 这是一个绝妙的联想!” (《长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这个联想虽然精妙绝伦, 但在这个过程中, 推测大于实证, 其推理缺乏考古学证据的支持, 也难以在考古发现中得到证实。这种从后往前推的倒序手法并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 反而给历史又蒙上了一层层纱布, 让历史显得更加的不可捉摸。
闻一多从少数民族洪水兄妹婚的传说中引发出思考, 结合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像, 再联想到古人的图腾崇拜, 最终得出一个推论, 即龙的原型就是蛇。正如徐永安在《从〈伏羲考〉到上世纪80年代的“龙崇拜起源”研究》一文中所说的那样, 闻一多的联想虽然非常丰富, 也不乏经典文献和考古学方面的证据。但他的这些证据只是龙的演变史中的一部分, 还有很多其他的证据和考古发现并不支持“龙的原型是蛇”这一观点, 这也是闻一多观点的不足之处。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