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海派文化发展五个阶段.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派文化变革的五个阶段 社会现象最耀眼的部分,无疑是人类活动的结晶一一文化现象。1000年前,上海只是一个具有几户人家的 荒僻小濂村;200年前,上海也不过是一个滨海小县。但在当时的中国版图上,这是一块缺少历史重负、可 以重新设计而地理位置又极其优越的文化地带。19世纪中叶,西方殖民者的尖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地处东南海角的上海被辟为通商口岸,从此海派文化就在上海滩上中西方文化相互撞击、交汇、渗透、吸 引、兼融的土壤中孕育诞生了。任何一种文化既在时空中流变着,又在流变中保持着自身的基本脉络,保 持着某些“遗传特性”的不变性。海派近海,有学者称之为海洋派文化。人们指出了它的许多特征,比方说 海派文化的实效性、兼容性、多元性、商业性、市民性等等,但是最能够体现海派文化精髓和深层内涵的, 我以为是它的开创性。海派文化是创新的文化,也是富于变革精神的文化,海派文化自生成之日起,经常 处在开风气之先的地位,原因就在于它不墨守陈规、能迎合时代潮流、敢于吸纳新事物来变革传统文化, 这也正是海派文化的活力之所在。 海派文化是如何一步步演进的?史学界见仁见智,比较多的倾向于将海派文化的演进过程划分为酝酿期、 生成期、兴盛期、转折期和更新期五个阶段。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海派文化所体现的时代特征和所包 含的文化内涵也不尽相同。 海派文化的酝酿期。 1843年开埠以前,可以视为海派文化的酝酿期。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远在春秋时代的吴越文化作为一种 地域文化奠定了海派文化的根基。尽管上海历经近代一百多年沧海桑田的变幻,历尽了繁华与沉寂,吴越 文化的底蕴无论是在明末清初形成的上海老城厢、青浦朱家角镇的水乡街巷,或者松江醉白池经典的江南 古典园林中都能寻觅到踪迹。 吴越文化是一种水之文化,水是流动型的,而非静态型的,海派文化传承了吴越文化的亲水性特征,从本 质上说是一种动态文化,是以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内涵和存在方式为前提的,因此变异性也就成了海派文化 的一大特征。吴越文化具有开敞气质,上海西联内陆、东濒大海,自建城以来就是一个中原文化、闽粤文 化与吴越文化交融汇通之地。时至今日,在船只来往穿行的黄浦江上,当大洋彼岸驶来的船只和上海船厂 下水的大山一般的巨轮相遇时,相互“呜——”一声礼貌地打个招呼,擦肩而过;而从太湖水域开来的一艘 艘小运输船穿行其间,确确实实如在高山峡谷之中。这景象,化为一股强烈的直感涌上心头:世界——上 海——内地。这种横向的直感,看纵向的历史书是不会有的。海派文化还继承了吴越文化的敏感和细腻, 这表现在它对外来文化介入时的心理,在经过一番经济原则的权衡利弊之后,它总是体现出对异质文化的 宽容,它不仅仅是多元的,而且是自由的。因此在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侵袭下,海派文化倾向于“媚俗”和 大众化的共生的审美取向,多元性、多重性的拼贴重构的文化内涵使海派文化不再局囿于民族性和地域性。 江南的吴越文化圈一一长江下游杭嘉湖苏平原地区,自宋明以来,就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 也是风气比较开放、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正处在这个文化圈的东缘,海派文化在其漫长的文化 积累时期,秉承了吴越文化的精髓,逐渐形成了多样而又兼容、敏感而又合时宜、实效而又富于创新的特 性。清嘉庆年间,上海因其连通南北方和海内外贸易的关键地位而迅速成为颇具规模的通商城市,被称为“江 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伴随着城市商业的繁盛,上海在文化事业上亦有可观的进展。学校有镇学、县学 以及申江书院、蕊珠书院的设置,艺术有云间画派的流行和申曲的产生,建筑有静安寺、龙华寺等古刹和 豫园、东园等名胜。自明代开始,上海涌现了不少声名卓著的文化人士,徐光启就是其中最具有开创精神 的一个。他提倡洋为中用,吸取西方天文、历法之长主持修改郭守敬的《大统历》,编著《崇祯历书》。他 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以及由他编写的《农政全书》对后世的影响极大,他的最大 贡献在于开创了“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徐光启的著作和思想既体现出中国传统学术理论的深厚功底,又 善于吸收和借鉴近代西方先进科学和哲学理念,是中西方文明交汇下形成的智慧结晶,而他所具备的兼容 并蓄、敢于革新、勇于进取的性格正是海派文化的精神表征。 海派文化的生成期。 从1843年到1898年,是海派文化的生成期。晚清时期的上海是“八面来风”的移民社会,也是中西文化交汇 融合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折射沪地移民社会习性和文化性格的海派文化孕育而生。 众所周知,上海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社会。上海不仅华、洋杂处,而且沿海的江、浙、粤、闽以及内地各省 的城乡居民因经商、战乱、求学、谋生、献艺乃至避祸均迁徙落脚于此。这些移居上海的市民基于语言、 习惯、联系网等原因,在居住区域、职业分工等方面就自然形成一个个不同的小社区。据《上海小志》“杂 记”

文档评论(0)

ld13567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