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华科2010新闻传播专业考试题(史论加实务全).doc

华科2010新闻传播专业考试题(史论加实务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传播史 新闻传播史稿 概念题(5*2) 1、林白水(本来就不觉得是重点,幸亏看了些) 2、《政治周报》(还好,也是有点遗落在角落) 二、简答题(10*2) 1、李大钊的办报活动(考了四五年的陈独秀,终于开始考李大钊了) 2、中央社(去年还是前年刚考的名字解释) 三、论述(30) 邹韬奋的活动及思想(也是考了几年) 新闻理论 一、概念题(5*2) 1、接近性 2、新闻舆论 二、简单题(10*2) 1、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四大条,告诉我们不能只背大条) 2、新闻传播的功能(内容太多了。。。写了好多) 三、论述(30)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新闻事业改革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你认为其中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为什么?(我也的是体制方面的,因为书上有体制的变过,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然论述难免得再扩展下) 传播理论 一、概念题(5*2) 1、奥斯古德-施拉姆循环模式 2、忘了,不好意思 二、简答题(10) 一面理与两面理 三、论述题(30) 论述发展传播学 四、应用题(10) 就《新闻联播》做一个调查问卷,设计十到十五个问题 新闻实务 必答题部分 一、概念题(5*3) 快讯、背景、报道思想 二、简答题(10*2) 1、新闻记者的发现力体现在那几个方面? 2、不利事实被采访时的心理定势 三、你所在的媒体想就大学生自主创业作一个专题,请拟定一个采访计划。(25) 背景:就业形势困难,不少学生选择自主创新,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有的与自己的专业有关,有的是与电脑等有关,也有的在摆摊之类(大体如此。。。) 四、改写新闻消息(30) 是从中国新闻网转载的,大体上是将研究生要父母陪读的现象,就此改写消息,600字左右。 文章基本从上述材料中改写成一则通讯,然后再改消息。(材料中要求自己写标题) 研一男生莫名“厌学” 老爸辞高薪工作“陪读” 2009年10月12日 08:33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 ↑大 ↓小】   研一男生莫名“厌学” 老爸辞高薪工作当宿管“陪读”   一名刚考上研究生没几天的男生,突然萌生退意,为让儿子安心读完课程,父亲老孙辞掉月薪3000元的工作,应聘到儿子住的研究生新生宿舍楼,担任月薪才800元的管理员,以方便照顾孩子。   这位研一新生,9月底回潜江老家时,突然说了句“不想继续读书了,想放弃”。老孙夫妻俩当时很担心,好不容易考上研究生,大几千的学费也交了,半路放弃太可惜,但儿子不愿意说原因,老孙把儿子叫到一边问“那你需要我过去吗?”儿子点了点头。   于是,老孙辞去了工作,陪儿子回到学校。得知宿舍还缺个管理员,老孙向学校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校答应了老孙的“求职”。而此前,老孙在潜江一家保险公司上班,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   老孙的寝室就在值班室旁,只有一张高低床和一张桌子,“我买了电磁炉、水壶和锅,还有四双筷子,到时候开火做饭,爱人、儿子和在武汉读书的女儿就可以过来团聚。”   面对一些质疑声,老孙的想法是:“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过段时日,等他不需要我的时候,我会离开的。”他还说,平时也在注意锻炼儿子的生存能力,不是一味的放纵,现在也很少去宿舍找孩子,衣服都是孩子自己洗。     留意一下我们的周边,陪读现象已然成风。   从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父母陪读已经成为一种见怪不怪的社会常态。一些教育专家认为,父母陪读将弱化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以及面对人生挫折的应变能力。而站在父母的角度,陪读是为了给学生减轻压力,好帮助他们专心学习,以满足升学的需求。   而作为大学生、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为什么需要陪读?又有着什么样的心酸故事和经历?如果您是陪读者或被陪者,如果您身边有陪读的人和事,请联系本报记者13437155689)说出您的故事或提供线索,本报承诺,不会以任何方式(直接、间接、口头或书面等形式)泄露您的身份和联系方式。 (记者 刘迅) 母亲陪女儿读完硕士又读博 女儿称有助完成学业 2009年10月14日 07:49 来源:长江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 ↑大 ↓小】   “博士女儿老大不小了,我从相亲会上相中的几个男孩子她都看不上眼。她对将来的工作也没什么计划,洗衣、做饭都得我来服侍,我来汉陪她都快4年了,真是操心啊。”刚带着28岁的博士女儿李慧(化名)相完亲的王女士一肚子火气。   昨日,在南湖一部属高校教师家属区的一间三室一厅的出租屋内,记者见到了来自襄樊的53岁的王女士和李慧。王女士告诉记者,女儿是该校生物学专业的博一学生,她来汉陪女儿读书已快4年,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丈夫则留守襄樊。“家里就这么个宝贝女儿,我们从小都顺着她,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听到母亲的这番话,一旁的李慧娇嗔地撇了撇嘴。   2005年,李慧本科毕业后回到襄樊老家,想谋份合适

文档评论(0)

181****7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