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pptx

继电保护的基本概念—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认知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等知识,重点掌握电力系统故障时工频电气量变化主要特征以及不继电保护的类型等知识。 教学重点 目录 01 02 03 04 认知继电保护装置 认知电力系统故障时工频电气量变化主要特征 认知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 认知牵引变电所27.5kV馈线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认知继电保护装置 为了完成继电保护装置的任务,继电保护装置必须做到: (1)能正确区分被保护元件的工作状态; (2)能正确识别是保护区内故障,还是保护区外故障。 故保护装置需要对电力系统发生故障前后电气物理量的特征变化进行识别。 准确识别被保护设备的电气量在故障前后的突变信息,是构成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原理。 电流增大 电压降低 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改变。 正常时为功率因数角,一般约为20°;三相短路时为线路的阻抗角决定的,一般为60°~85°,而在保护反方向三相短路时,电流与电压之间的相位角则是180°+(60°~85°) 认知电力系统故障时工频电气量 变化主要特征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 正常运行时测量阻抗为负荷阻抗;金属性短路时测量阻抗为线路阻抗 故障后测量阻抗显著减小,而阻抗角增大。不对称短路时,出现负序分量,如两相及单相接地短路时,出现负序电流和负序电压;单相接地时,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和电压分量。这些分量在正常运行时是不出现的 认知电力系统故障时工频电气量 变化主要特征 认知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 继电保护就是以这些变化的物理量为基础,及时反应电力系统故障,根据反应物理量的不同,可构成以下各种不同类型的继电保护: 反应电流变化,如电流速断、定时限过流、反时限过流及零序电流保护等。 反应电压改变,如低电压保护和过电压保护。 既反应电流又反应电流、电压间相位变化,如方向过流保护。 反应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反应故障点至保护安装处阻抗,如距离保护。 反应输入电流、输出电流差,如差动保护。 认知牵引变电所27.5kV馈线 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右图所示为牵引变电所27.5kV馈线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其中: QF-断路器主闸刀 TA-电流互感器 KA-电流继电器 KT-时间继电器 KS-信号继电器 QF1-断路器辅助接点 YT-断路器分闸线圈 27.5kV馈线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认知牵引变电所27.5kV馈线 过电流保护原理图 当一次电路发生电路故障时,馈线电流增大,TA的二次电流也随之增大。当二次电流增大至KA的整定动作值时,KA动作,其常开触点闭合,接通了KT线圈的直流回路,其带时限的常开触点延时闭合,使直流电源的正极经KT的常开触点、KS的线圈、断路器的常开辅助触点QF1、分闸线圈YT与直流电源的负极接通,分闸线圈YT受电,断路器QF操作机构动作,使断路器跳闸,自动切除故障线路。同时,信号继电器KS受电动作,其触点转换,发出分闸信号。

文档评论(0)

学而思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学而思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