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哲理类题材.docxVIP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含解析)哲理类题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主题练习:哲理类题材 (甲)嘲子由 苏轼 堆几盏埃简,攻之如蠹虫。 谁知圣人意,不在古书中。 曲尽弦犹在,器成机见空。 妙哉斫轮手,堂下笑桓公。 (乙)戏子由 苏轼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 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 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人羞。 任従饱死笑方朔,肯为雨立求秦优。 眼前勃溪何足道,处置六凿须天游。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乙诗颔联进行客观写实,借助“攻”“低”“诵”等动词,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子由埋首躬读的书生形象。 B.“器成机空”,机器制成之后,制机原理早已消失;心有“天游”,言说子由已摆脱六情束缚,内心逍遥,放任自然。 C.两诗善于用典,桓公读书不能深谙其道,恰如子不传父斫轮之要;任凭侏儒们“笑方朔”,子由也不改易其清高气节。 D.《嘲子由》,调侃中传递读书奥义,嘲笑中一窥兄弟情深;《戏子由》,戏谑中见子由操守,言辞虽涩可也含蓄有致。 2.陆游在《施司谏注东坡诗序》中这样评价苏轼诗歌:“援据闳博,旨趣深远。”请结合上述两首诗歌对该评论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沙头 杨万里 过了沙头渐有村,地平江阔气清温。 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论诗绝句 元好问 眼处心声句有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3.上面两首诗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哲理: 。 4.上面两首诗,表达哲理的方式有何不同?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杂兴八首之三 清 顾嗣协 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幸勿多苛求。 放言五首(其三) 唐 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5.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诗的一二句,写骏马能跨越险阻,却不如牛会耕田,赞美了牛的坚韧精神。 B.顾诗的五六句,意思是如果舍长就短,即使是智者也会捉襟见肘、无能为力。 C.白诗的一二句,通过“赠”字,强调自己说的这个“决狐疑”的方法之宝贵。 D.白诗的五六句,通过两个历史人物的事例,从反面说明了首句方法的正确性。 6.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诗将同为家畜的“马”与“牛”、同为运载工具的“车”与“舟”作了对比,来证明观点。 B.顾诗通过类比的手法,表现出了作者思维的深邃与细密,诗中阐释的道理颇具辩证性。 C.这两首诗的诗意含蓄隽永,出语曲折委婉,结尾处均未点破观点,富有情味,让人思而得之。 D.这两首诗均富有理趣,顾诗侧重于表达如何选用人才,而白诗侧重于表达该怎么样辨识人才。 7.古诗中常常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人才观,请结合以上两首诗及曹操的《短歌行》,简要分析三位作者是如何表达人才观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刘朝英进斋 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唯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即说读书须起三更、睡半夜,必然非常辛苦,但每天与诗书相伴,有古琴作陪也不失为一种雅趣。 B.颔联采用比喻手法,将艰苦的学习过程比作通向圣门之路,表示尽管前路蜿蜒曲折,也不可半途而废。 C.诗人以“涧底针”“云端树”做比,勉励学子不要好高骛远、浮于“云端”,而应做踏实勤恳的“涧底针”。 D.这首诗平易直白、通俗易懂,然而却具有真知灼见,展现了诗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对后辈的殷切希望。 9.诗歌尾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和当代现实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 读书·其二(节选) 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条渐苍莽。 此理木不知,木乃遂其养。 我读古人书,辄作古人想。 掩卷了无得,心中时怏怏。 忽然古明月,照见天怀朗。 前境所造非,后境改观倘。 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前八句侧重说理,后八句现身说法,由理入情,展现作者读书时的所思所感。 B.五六句描写树叶在露水的滋润下旺盛而繁茂,而青翠的枝条渐渐呈现出萧条的景象。 C.“忽然”用词精妙,凸显出诗人在读书的过程中由“怏怏”到开阔明朗的心境变化。 D.末尾将“前境”与“后境”对比,揭示读书或许能使人改变看法、呈现新貌的道理。 11.诗歌前八句运用比喻托物明理,给人以读书的启示,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B 2.①“援据闳博,旨趣深远”,指引用典故或论据素材宏大丰富,表达的主旨理趣深刻高远。②在诗一中借弦上曲、器中机、“轮扁笑桓公”等典故,论据丰富,表达了读书不能只拘泥古人书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