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
答案第 = page 1 1页,共 = sectionpages 2 2页
文言文双文本专练《韩非子》+《贞观政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明主立可为之赏,设可避之罚。故贤者劝赏而不见子胥之祸,不肖者少罪而不见伛剖背,盲者处平而不遇深谷,愚者守静而不陷险危。如此,则上下之恩结矣。古之人曰:“其心难知,喜怒难中也。”故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一难知之心,如此,则怒积于上而怨积于下。以积怒而御积怨,则两危矣。明主之表易见,故约立;其教易知,故言用;其法易为,故令行。三者立而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如此,则上无私威之毒,而下无愚拙之诛。故上居明而少怒,下尽忠而少罪。
闻之曰:“举事无患者,尧不得也。”而世未尝无事也。君人者不轻爵禄,不易富贵,不可与救危国。故明主厉廉耻,招仁义。昔者介子推无爵禄而义随文公不忍口腹而仁割其肌故人主结其德书图著其名。人主乐乎使人以公尽力,而苦乎以私夺威;人臣安乎以能受职,而苦乎以一负二。故明主除人臣之所苦,而立人主之所乐。上下之利,莫长于此。不察私门之内,轻虑重事,厚诛薄罪,久怨细过,长侮偷快,数以德追祸,是断手而续以玉也,故世有易身之患。
(节选自《韩非子·用人》)
材料二:
贞观元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故《书》称:‘任官惟贤才。’又云:‘官不必备,惟其人。’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又孔子曰:‘官事不摄,焉得俭?且‘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此皆载在经典,不能具道,当须更并省官员,使得各当所任,则无为而治矣。卿宜详思此理,量定庶官员位。”玄龄等由是所置文武总六百四十员。太宗从之,因谓玄龄曰:“自此倘有乐工杂类,假使术逾侪辈者,只可特赐钱帛以赏其能,必不可超授官爵,与夫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遣诸衣冠以为耻累。”
(节选自《贞观政要·择官》)
1.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昔者介子推A无爵禄B而义随文公C不忍口腹D而仁E割其肌F故人主结其德G书图H著其名。
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厉,文中指勉励,与现在常说的“厉行节约”中的“厉”意思不同。
B.续以玉,即“以玉续”,与“申之以孝悌之义”的文言句式相同。
C.摄,指兼任、管辖,与“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词义不相同。
D.衣冠,指士大夫,与“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所用修辞一致。
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认为,只要赏罚制度不超出人们的能力范围,就会使不同能力层次的人各得其所,君臣上下一心,社会安定。
B.在韩非子看来,主上如果喜怒无常,心思多变,那么君臣之间就会陷入互相不满的恶性循环中,这样国家政局就极有可能陷入险地。
C.在韩非子看来,如果主上经常侮弄臣下以求一时的快乐,即使臣下后来得到主上的恩惠与赏赐,也难免会心生怨恨。
D.唐太宗认为,得到好的官员,人数虽少也足够用了;如果得到不好的官员,人数再多也没什么帮助,官员质量比数量重要。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者立而上无私心,则下得循法而治,望表而动。
(2)致治之本,惟在于审。量才授职,务省官员。
5.在韩非子和唐太宗看来,君主用人选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臣之所闻曰:“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此天下之常道也。”明王贤臣而弗易也,则人主虽不肖,臣不敢侵也。今夫上贤任智无常,逆道也,而天下常以为治。是故田氏夺吕氏于齐,戴氏夺子氏于宋。此皆贤且智也,岂愚且不肖乎?是废常上贤则乱,含法任智则危。故曰:上法而不上贤。
记曰:“舜见替瞍,其容造焉。孔子曰:‘当是时也,危哉,天下岌岌!有道者,父围不得而子,君固不得而臣也。’”臣曰:孔子本未知孝悌忠顺之道也。然则有道者,进不为主臣,退不为父子耶?父之所以欲有贤子者,家贫则富之,父苦则乐之;君之所以欲有贤臣者,国乱则治之,主卑则尊之。今有贤子而不为父,则父之处家也苦;有贤臣而不为君,则君之处位也危。然则父有贤子,君有贤臣,适足以为害耳,岂得利焉哉?所谓忠臣,不危其君;孝子,不非其亲。
(节选自《韩非子·忠孝》)
材料二:
贞观十四年,特进魏征上疏曰:“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万国咸宁一人有庆必藉忠良作弼无为而化矣然而今之群臣,罕能贞白卓异者,盖求之不切,励之未精故也。若勋之以公忠,期之以远大,各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