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 好资料
学习 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
更多精品文档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是科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七课,也是研究物体在液体中沉浮探究实验课。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观察物体沉浮的方法,知道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大小、轻重有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的学习,也为下一课揭示“物体沉浮的秘密”提供感性认识和理性基础。因此,本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本课教材分为四部分内容,分别是(1)马铃薯的沉浮;(2)观察比较两种液体;(3)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4)阅读材料。
二、学情分析
一般情况下,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关注,只落到物体的本身,如大小、形状、轻重等,很少关注到液体的性质,液体对物体沉浮的影响对学生来说是个“意 外”的发现。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本课将引导学生展开对另一变量——液体密度的研究,向学生展示一个新的探索项目。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到物体的沉浮与承载的液体有关,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这样的液体有许多。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并指导学生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让学生了解液滴加热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乐于交流与合作,培养孩子们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质疑—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制定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五、教学准备
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浓盐水、酒精灯、不锈钢调羹 2
个、一个天平。
小组实验:每组二个大小不一的马铃薯、食盐、白糖、2 只烧杯、玻璃搅拌棒。
六、设计理念
有人将科学比喻为引导学生过河,但学生不能自己盲目地过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运用好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过河”的踏脚石。根据《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要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我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1、教法:本课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水槽里的马铃薯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以及进一步寻找盐水浮力大的原因。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综合运用发现法、实验法、演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2、学法: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对物体的沉浮现象进行有意识的初步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能独立进行探究实验,能充分发挥手、脑、眼的功能,从而获取知识,培养技能。
课标指出科学课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因此本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法。我的教学思路是: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拓展延伸。我的教学设计是以“探究、开放、自主、合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的。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水(贴上标签:1 号,2 号)和一大一小的马铃薯,你们猜猜,这节课我们可能研究什么问题?这样让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从而导入新课——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⑴、准备两个水槽, 教师拿起一大、一小的两个马铃薯,问:“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⑵、学生讨论、猜测,教师动手演示实验。
在学生预测的基础上,老师把两只马铃薯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马铃薯在盐水中浮而在清水中沉;把两只马铃薯同时放在清水中,结果两只马铃薯都沉在水里;把马铃薯同时放在盐水中,结果两只马铃薯都浮起来。根据实验现象,学生会发现马铃薯的沉浮与水槽里的液体有关。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引入,实验的现象与学生的预测结果出现了矛盾,形成了认知冲突,产生了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当学生有了自己的猜想时,就会迫不及待想去验证它,于是我们就进入第二个环节:
(二)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⑴、讨论验证方法:
同学们:你们认为 2 号杯加了某种物质,科学是讲究证据的,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两杯水不一样呢?接着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的方案多种多样,有: 闻一闻,尝一尝,晒一晒,烧一烧……对于这些方法我让学生一一评价,有的还进行了验证。最后大家达成共识,闻不出来,尝不安全不卫生,晒时间太长,最好的办法就是烧一烧,让水分蒸发再观察。那好,我们就来做个加热实验吧!
⑵、做加热实验
当学生探究有了发现一定喜不自禁,老师抓住这个机会做演示实验,再让学生观察两杯水中的液体是否相同,当大家看见 2 号杯水加热后留下了“白色颗粒物质”时,学生兴奋的喊起来——盐,白色物就一定是盐吗?在老师点拨下,学生对白色物还做出了各种猜测,还有可能是味精、白糖……接着我因势利导:同学们,那 2 号杯里的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学讲教案设计全册.docx
- 因数和倍数单元知识点.docx
- 音序查字法练习题资料.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 人教版.docx
- 七年级语法填空练习题.docx
- 英语七年级英语下册任务型阅读20.docx
-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专题训练答案.docx
- “六一”儿童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2篇.docx
- “乒乓球”特色工作总结.docx
- “养成好习惯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