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17 全国 I)28.近期发现,H S 是继NO、CO 之后第三个生命体系气体信号分子,它具有参与调解神经
2
信号传递、舒张血管减轻高血压的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下列事实中,不能比较氢硫酸与亚硫酸的酸性强弱的是 (填标号)。
A.氢硫酸不能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而亚硫酸可以B.氢硫酸的导电能力低于相同浓度的亚硫酸
C.0.10 mol·L 1 的氢硫酸和亚硫酸的pH 分别为 4.5 和 2.1 D.氢硫酸的还原性强于亚硫酸
下图是通过热化学循环在较低温度下由水或硫化氢分解制备氢气的反应系统原理。
通过计算,可知系统(Ⅰ)和系统(Ⅱ)制氢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制得等量H
2
所需能量较少的是 。
(3)H S 与 CO 在高温下发生反应:H S(g)+CO (g) ==COS(g) +H O(g)。在 610 k 时,将 0.10 mol CO 与
2 2 2 2 2 2
0.40 mol H S 充入 2.5 L 的空钢瓶中,反应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02。
2
①H S 的平衡转化率α
2
= %,反应平衡常数K= 。
1
②在 620 K 重复试验,平衡后水的物质的量分数为 0.03,H S 的转化率α α ,该反应的△H 0。
(填“”“”或“=”)
2 2 1
③向反应器中再分别充入下列气体,能使H S 转化率增大的是 (填标号)
2
A. H S B. CO C.COS D.N
2 2 2
(1)D
(2)H O(l)=H (g)+1/2O (g) Δ H=+286kJ/mol H S(g)=H (g)+S(s) Δ H=+20kJ/mol 系统(II)
2 2 2 2 2
(3)①2.5 2.8×10-3 ② ③B
(2017 全国 II)27.(14 分)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正丁烷(C H )脱氢制 1-丁烯(C H )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4 10 4 8
①C H (g)= C H (g)+H (g) Δ H =+123 kJ·mol-1
4 10 4 8 2 1
已知:②C H (g)+ 1/2O (g)= C H (g)+H O(g) Δ H =-119 kJ·mol-1
4 10 2 4 8 2 2
③H (g)+ 1/2O (g)= H O(g) Δ H -242kJ·mol-1
2 2 2 3
反应①的Δ H
1
为 kJ·mol-1。图(a)是反应①平衡转化率与反应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图,
x 0.1(填“大于”或“小于”);欲使丁烯的平衡产率提高,应采取的措施是
(填标号)。
A.升高温度 B.降低温度 C.增大压强 D.降低压强
丁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以一定流速通过填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氢气的作用是活化催化剂),出口 气中含有丁烯、丁烷、氢气等。图(b)为丁烯产率与进料气中 n(氢气)/n(丁烷)的关系。图中曲线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降低的原因是 。
图(c)为反应产率和反应温度的关系曲线,副产物主要是高温裂解生成的短碳链烃类化合物。丁 烯产率在 590 ℃之前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原因可能是 、 ;590℃之后,丁烯产率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123 小于 AD
氢气是产物之一,随着n(氢气)/n(丁烷)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丁烯高温裂解生成短链烃类
(2017 全国 III)28.砷(As)是第四周期ⅤA 族元素,可以形成 As S 、As O 、H AsO 、H AsO
等化合物,
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2 3 2 5
3 3 3 4
工业上常将含砷废渣(主要成分为As S )制成浆状,通入O 氧化,生成H AsO
2 3 2 3 4
和单质硫。写出发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需要在加压下进行,原因是 。
已知:As(s)+3/2H (g)+2O (g)=H AsO (s) Δ H
2 2 3 4 1
H (g)+1/2 O (g)=H O(l) Δ H
2 2 2 2
2As(s)+5/2O (g) =As O (s) Δ H
2 2 5 3
则反应As O (s) +3H O(l)= 2H AsO (s)的 Δ H = 。
2 5 2 3 4
(4)298 K 时,将 20 mL 3x mol·L?1
Na AsO 、20 mL 3x mol·L?1 I 和 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
3 3 2
应:AsO 3- (aq)+I (aq)+2OH?(aq)== AsO 3- (aq)+2I?(aq)+ H O(l)。溶液中c(As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学讲教案设计全册.docx
- 因数和倍数单元知识点.docx
- 音序查字法练习题资料.docx
- 七年级英语上册阅读理解练习题 人教版.docx
- 七年级语法填空练习题.docx
- 英语七年级英语下册任务型阅读20.docx
- 中考英语完形填空专题训练答案.docx
- “六一”儿童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2篇.docx
- “乒乓球”特色工作总结.docx
- “养成好习惯文明伴我行”主题班会教案.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