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香自苦寒来(新版) .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西素有“中国戏曲摇篮”的美誉,在历史长河中,“村村有

戏台,人人哼晋剧”的情景至今让人记忆犹新。然而,随着娱乐方

式的多样化,晋剧发展遭受空前压力。时间的脚步进入2006年,

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潮中,吕梁市青年晋剧院迎难落地,应运而生。

这个新生的剧团以弘扬晋剧艺术为己任,在探索中跨越,在创新中

崛起。五年辛苦不寻常,叶绿花红梨园香。这是建业、敬业、创业、

成业的五年,这是筚路蓝缕自强不息的五年,这是精品迭出滴水穿

石的五年,这是锻造梨园神话的五年。寒来暑往,苦尽甘来;春风

化雨,硕果飘香。

梅花香自苦寒来

——吕梁市青年晋剧院五年创业之路

【备选题目】(五年锻造的梨园“神话”、晋剧新秀、长风破浪会

有时、五年大业、梨园五年谱华章、一曲菱歌敌万金)

2006的1月,正是农历2005年的年关,在千家万户忙

碌着准备过年的时刻,王承评接到吕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批

准青年晋剧院成立的文件。批文意味着他们要在别人忽视的

晋剧事业中另起炉灶,扎根立足,大锅饭没有了,现成饭没

有了。他们的家当除了一纸批文,就是随团分过来的十个人。

场地没有,经费没有,。热爱是最好的机遇,专注是最大的

动力。他们的干劲真有些感天动地的意味,除夕谈得热火朝

天,直到深夜时才各归各家吃年夜饭,大年也忙了个没消停。

“出精品、拿大奖、创名团”的办团理念形成了框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他们的座右铭,

也是他们的风向标。五年来,剧团年年都有新跨越,年年都

有新发展,从晋剧艺术的拓展,到晋剧活动范围的拓展,到

晋剧伴奏形式的革新,到移植剧目的应用,每一步都是成功

的实践和探索。就晋剧艺术本身而言,都是突破性的进步,

都是革命性的发展。

(字幕)2006年:挺进大长安剧院,捧回戏剧“梅花奖”

初出茅庐有困难,更有机遇。吕梁市青年晋剧院像是吃了豹子

胆,把目标定位在摘取吕梁第一朵中国戏剧“梅花奖”。尽管有荣

誉等身的“台柱子”梁桂星,但摘“梅花”绝不是异想天开的事。

一者争夺“梅花奖”高手云集,二者评奖剧目必须是新创剧目,这

都是不能逾越的“硬杠杠”。必须一鸣惊人,才能引人注目。青年

晋剧院人咬定青山,志在必得。自编自演黄河风情剧《红肚兜》,

讴歌母爱伟大,警示安全生产,它把地方文化元素天衣无缝地融入

晋剧艺术中,是晋剧艺术的拓展,是晋剧表现力的升华。租借场地

拍戏,见缝插针拍戏,“两会”时,《红肚兜》首场演出给人耳目一

新之感。没有经费靠自筹,缺乏支持靠争取。当年11月,《红肚兜》

挺进北京长安大剧院,领衔主演梁桂星一鸣惊人,摘得中国戏剧梅

花奖。这一戏剧界的顶级奖项奠定了院团创业的主基调。旗开得胜,

步步登高,五年的跨越发展由此拉开了序幕。此后四年的2010年

《红肚兜》再次进京,参加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评奖

演出,包揽11个奖项。

(字幕)2007年:上海请回“于成龙”,好戏覆盖吕梁山

新创剧目一炮打响,吕梁市青年晋剧院没有守着老路不转弯。

院长王承评开始了“圆梦”的艺术之旅。吕梁人杰地灵,名人辈出。

被康熙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龙是享誉全国的廉政勤政典

型。然而,在戏曲中唱响唱红于成龙的是上海晋剧院等山西之外的

剧团,山西有名人于成龙,山西有晋剧,但没有晋剧版的“于成龙”,

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于成龙已经在戏曲中定格唱响,新创新拍投

资大,耗时长,成本高,成功的几率难以把握,王承评提出了移植

的办法。有道是:机遇往常垂青有准备的头脑,付出总有回报。

2007年,中国戏剧“梅花奖”艺术团与上海京剧院《廉吏于

成龙》主创人员赴吕梁慰问演出中,吕梁市青年晋剧院主动承担了

全程班底演出,通过自己的执着敬业打动了以主演尚长荣为首的上

海京剧院的艺术家们。从寒暄问候,从业务请教,王承评一步一步

地把话题引到了移植《廉吏于成龙》上。出于对新生剧团的看好和

厚爱,出于新生剧团对版权的尊重,出于对于成龙家乡的深厚感情,

在京剧大师尚长荣的穿针引线下,吕梁市取得了剧本移植使用权。

上海晋剧院以一元的价格向吕梁市转让《廉吏于成龙》版权,成就

了梨园史上的传世佳话。超低版权得到《廉吏于成龙》,吕梁市青

年晋剧院化感动为动力,在剧本使用上,体现京剧原作,赋予晋剧

元素,增加了唱腔,增加了地方场景,增加了吕梁民俗。发扬吕梁

精神,传承于成龙精神,青年晋剧院一班人争时间排练,高效率排

练,在下乡演出中边拍边演,晋剧版《廉吏于成龙》新鲜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有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经验 欢迎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