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踏上中草药“寻根”之旅一一记中国医学科学院“本草基因组协同创新团队”
作者:王海涛
来源:《科学中国人》2019年第4期
王海涛
“中国药用植物有11146种,约占中药材资源总数的87%,是许多化学药物的重要原料,也是所有经济植物中最多的一类。”中国医学科学院本草基因组协同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宋经元说。
如此庞大的族群,要摸清底细并不容易。追根溯源,中草药中任何一个化学成分都是在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必然受到遗传物质的控制。但直到2008年检索国内外文献时,有关拟南芥、水稻等模式生物的遗传信息,每个物种都有上百万条数据;而药用植物相关数据,全世界不足20万条。这与中草药的悠久历史和中国所具有的原创科技优势十分不相称。
如何推动本草基因组研究呢?团队瞄准具有重大经济价值和典型次生代谢途径的药用植物启动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后基因组学研究,并根据资金投入和技术发展现状,从利用DNA条码技术对中草药进行鉴定和表达序列标签(EST)研究开始切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中药学研究必将深入到基因组水平,创新团队正竭力攀登这座高峰。”宋经元说。
DNA条形码:为中草药进行“身份鉴定”
“DNA条形码”概念始自2003年。科学家认为,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看,物种差异归根结蒂是基因型差异,即DNA序列上的差异。因此,测出一份样本中的特有DNA序列,并将它与已经测定完成的序列相比较,就能知道该样本是否属于某个已知物种。与传统的性状、显微、理化等鉴定方法相比,DNA条形码鉴定具有速度更快、精准度更高、操作更简捷、自动化程度更高等多方优势,逐渐成为生物物种鉴定的新方式,也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
我国中药材种类繁多,由于来源复杂,真伪难辨;中药材市场上也多有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情况,临床用药安全难以保证,影响了中药现代化进程。团队认为,DNA条形码的出现,或可成为一个转机。问题在于,国内外对于“可否利用DNA条形码对中草药进行鉴定”尚不明确。
为了寻求答案,宋经元所在团队研究10余年,终于在国际上提出并验证了ITS2序列可以作为植物通用DNA条形码,并创建了中草药DNA条形码鉴定技术体系,相关指导原则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9年,“ITS/ITS2序列”走上第3届国际条形码会议,作为植物核基因组候选序列来接受国际性评估。2011年,根据生物条形码中国植物工作组评估结果,ITS/ITS2被建议纳入种子植物的核心条形码。这意味着,该成果已经延展成为种子植物的通用条形码,得到了国际认可。
在业内,该技术引发了一次技术革命,推动了中药鉴定学迈入规模化、标准化的基因鉴定时代。它为每一种中草药配上了“基因身份证”,帮助其建立从种植/养殖、加工、收购、储存、运输、销售到使用全过程的追溯体系,实现来源可查和去向可追。依据该技术,检测出我国七
大药市中药材存在4.2%的伪品,可避免混伪品对人民健康的危害,为中草药产业体系构建和保障中草药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2017年年初,“中草药DNA条形码物种鉴定体系”被授予201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前,其还曾获2014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并被评为“2014年世界中医药十大新闻”“2016中国十大医学进展”。“DNA条形码技术开辟了中草药鉴定新篇章”,Nature在2017年专辑中评价道。
本草基因组学:唤醒中草药生命力
从基因层面解决了中草药物种鉴定问题之后,创新团队更希望能够回答出:一个物种中的有效成分是什么?这种有效成分在中草药体内怎样合成?此时,对中草药进行全基因组研究就成为一个重要手段。
一个典型例子就是灵芝。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常见,但在中草药中却非常缺乏。团队认为,灵芝具有鲜明的模式生物特征,并自主完成了染色体水平灵芝基因组精细图谱,在深入探讨灵芝药用活性物质的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后,正式提出将灵芝作为中药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研究的第一个药用模式真菌。2012年,该研究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并以特别图片形式进行了推介。
目前,人参、灵芝、丹参、穿心莲及铁皮石斛等重要药用植物和药用真菌基因组已被国内外学者公布,栀子、黄苓等中草药基因组图谱也完成绘制,为本草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在丹参研究中,他们不仅完成了丹参全基因组解析,还首次在植物领域构建全长转录组数据库,揭示丹参酮生物合成的组织特异性及关键酶基因的差异表达规律,预测催化丹参酮合成的候选基因,为中药活性成分生物合成途径解析提供了新思路。相关论文被评为Pl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