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最高法观点关于“既判力”的实务要点汇编.docx

最高法观点关于“既判力”的实务要点汇编.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最高法观点关于“既判力〞的实务要点汇编

引言

0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2022年3月22日第2次修正〕第93条规定“以下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五)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六)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七)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第五项至第七项规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一般认为,该条规定是既判力在我国法律的具体表达。

既判力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后诉的羁束力。一方面,基于国家司法权的威信以及诉讼经济,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后,不准对同一事件再次进行诉讼〔一事不再理〕,就此而言,与禁止重复起诉属于同一原理。另一方面,人民法院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出与该判决、裁定内容相抵触的新的判决、裁定,这是法的安定性所决定的。但既判力只对与生效裁判当事人相同的后诉产生诉权的遮断效果,对于第三者而言,只是禁止作出与生效裁判内容相抵触的新的判决、裁定,而不是就此剥夺其诉权。

本文结合相关法条、最高法院案例、最高法院业务庭的观点对涉及“既判力〞的有关问题进行梳理,观点供读者朋友参考。

既判力概述

02

既判力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后诉的羁束力。其作用表达在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既判力消极作用是指,基于国家司法权的威信以及诉讼经济,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后,不准对同一事件再次进行诉讼。既判力的消极作用表达的是一事不再理,就此而言,与禁止重复起诉属于同一原理。既判力的积极作用是指,人民法院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出与该判决、裁定内容相抵触的新的判决、裁定。这是法的安定性所决定的。但既判力只对与生效裁判当事人相同的后诉产生诉权的遮断效果,对于第三者而言,只是禁止作出与生效裁判内容相抵触的新的判决、裁定,而不是就此剥夺其诉权。——参考案例:〔2017〕最高法行申411号文书节选:本院认为:本案一审法院系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假设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第一款第九项的规定,裁定驳回再审申请人的起诉。该项规定的情形是: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再审申请人则对一审法院适用该项规定提出质疑。因而,司法解释该项规定如何理解以及能否适用于本案,就成为争议的核心。诉讼标的已为生效裁判所羁束的,裁定不予受理或者驳回起诉。这一规定的理论根底是既判力。所谓既判力,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对后诉的羁束力。其作用表达在消极和积极两个方面。消极作用是指,基于国家司法权的威信以及诉讼经济,在人民法院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后,不准对同一事件再次进行诉讼。既判力的消极作用表达的是一事不再理,就此而言,与禁止重复起诉属于同一原理。关于重复起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就已经提起诉讼的事项在诉讼过程中或者裁判生效后再次起诉,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构成重复起诉:〔一〕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标的相同;〔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相同,或者后诉的诉讼请求实质上否认前诉裁判结果。依此规定,所谓重复起诉,必须是当事人、诉讼标的、诉讼请求这三者同时具备相同性。就本案而言,生效裁判的原告是奚小弟等人,本案的原告则是张刚,显然不具备后诉与前诉的当事人相同这一主体要件。而判决作为解决特定当事人之间具体争议的意思宣言,其既判力显然不应及于别的事件或者没有关系的第三者。无可否认,与民事诉讼相比,行政诉讼有其自身特点,以本案而论,尽管生效裁判与本案诉讼的原告不同,但起诉的却是同一个行政行为。正因如此,一审裁定认为,生效裁判具有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和人民法院均具有约束力,人民法院不能再对同一诉讼标的进行审理。张刚所诉的行政行为已为一审、二审法院生效判决所羁束,本院不能再就该行为进行审理。很显然,一审法院是将行政行为等同于诉讼标的。这种观点也是长期流行的主流观点,并且比拟适应行政诉讼以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为主要任务的特点。但是,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更突出地表现为撤销诉讼的主要任务,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在撤销诉讼之外新增了履行诉讼、给付诉讼、确认诉讼等诉讼类型,而在这些类型的诉讼中,常常并没有一个行政行为存在,因此将行政行为统一地确定为行政诉讼的诉讼标的,难以起到统领各种诉讼类型的作用。即使在撤销诉讼中,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也仅只属于人民法院的审查对象,而审理对象则还包括该行政行为是否对原告合法权益构成侵犯等因行政行为而引起的行政法律关系。如果将审查对象等同于审理对象,就不能揭示诉讼的本质,不会着眼于案件的全部事实。因此,撤销诉讼的诉讼标的应当是行政行为违法并损害原告权利这样一个原告的权利主张。本案中,后诉与前诉起诉的虽然是同一个行政行为,但因原告不同,权利损害的主张亦有可能

文档评论(0)

147****426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认真 负责 是我的态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