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T/CSFXXX—XXXX
PAGEII
T/CSFXXX-XXXX
ICS***
B**
CSF
团体标准
区域人工林资源面积遥感监测
技术规程
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areamonitoringofregionalforestplantationusingremotesensingtechniques
2021-XX-XX实施
2021-XX-XX实施
2021-XX-XX发布
中国林学会发布
T/CSFXXX—XXXX
PAGE7
T/CSFXXX—XXXX
PAGE6
区域人工林资源面积遥感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从数据准备、数据处理、树种识别模型构建及制图与统计等方面规定了区域人工林资源面积遥感监测的技术流程。
本文件适用于利用10-30米空间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对桉树(Eucalyptusrobusta)、油松(Pinustabulaeformis)、落叶松(Larixgmelinii)、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和马尾松(Pinusmassoniana)等人工林进行面积动态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
GB/T13989-201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
GB/T14950-2009摄影测量与遥感术语
GB/T15968-2008遥感影像平面图制作规范
GB/T18317-2001专题地图信息分类与代码
GB/T26423-2010森林资源术语
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遥感remotesensing
不接触物体本身,用传感器收集目标物的电磁波信息,经处理、分析后,识别目标物、揭示其几何、物理特征和相互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现代科学技术。
[来源:GB/T14950-2009,3.1]
3.2
人工林forestplantation
由人工直播(条播或穴播)、植苗、分殖或扦插造林形成的森林。
[来源:GB/T26423-2010,6.18]
3.3
大气校正atmosphericcorrection
消除或减弱在卫星遥感影像获取过程中存在的因大气吸收或散射作用引起的辐射畸变。
3.4
几何校正geometriccorrection
为消除影像的几何畸变而进行投影变换和不同波段影像的套合等校正工作。
[来源:GB/T14950-2009,5.190]
3.5
地形辐射校正topographicalcalibration
将像元的辐射亮度变换到某一参考平面(通常取水平面),消除由于地形起伏而引起的影像辐射亮度值的变化。
3.6
林相图stockmap
反映森林经营单位的地物、地类及森林按优势树种及龄组分布特征的图。其特点是按不同的地类、不同的优势树种、不同的龄组进行着色。
[来源:GB/T26424-2010,6.83]
4数据准备
4.1卫星遥感影像选择
4.1.1空间分辨率
选择空间分辨率为10-30米的卫星遥感影像。
4.1.2影像时相
选择一年内每月一期的卫星遥感影像,应包含树木萌芽、抽枝、展叶、落叶等不同物候期,用于提取光谱、纹理、植被指数等特征。
4.1.3影像波段
使用多光谱卫星遥感影像,需包含可见光波段和红外波段,建议使用包含多个红边波段的卫星。
4.1.4卫星遥感影像质量
a)数据条带、斑点噪声、行丢失等不能覆盖主要工作区。
b)影像层次丰富、色彩清晰、色调均匀、反差适中。
c)集中云层的覆盖面积少于5%,分散云层的覆盖总面积少于10%。
4.2辅助数据
收集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及林相图作为辅助数据,用于人工林空间范围提取,排除非人工林区域的错误提取。
4.3样地实测数据
在监测区内选取典型样地,样地不小于30m×30m,且样地应为纯林,每一种人工林类型的样地数不少于100个。通过调查获取样地属性因子,主要包括地理坐标和优势树种等。对样地的调查流程严格按照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T26424-2010执行。
5技术流程
区域人工林资源面积遥感监测技术流程主要包括数据源、影像预处理、冠层特征(包括植被指数、纹理、NDVI时间序列等)提取、人工林树种识别提取、精度检验与评价、多时相树种分布图及树种面积变化监测结果制作等流程,详见图1。
图1区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白玉兰 第1部分:种质资源圃营建技术规程》(T_CSF 0080.1-2023).pdf
- 《白玉兰 第3部分:种苗繁育技术规程》(T_CSF 0080.3-2023).pdf
- 《白玉兰 第4部分:园林绿化工程应用技术规程》(T_CSF 0080.4-2023).pdf
- 《便携式泡沫灭火装置》.doc
- 《地质类自然教育基地建设导则》.docx
- 《短轮伐期速生人工纯林林龄遥感监测技术规程》.docx
- 《高–中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融合的桉树林分布提取技术规程》.docx
- 《核桃品种适应性评价技术规范》.docx
- 《机载激光雷达人工林高度信息提取技术规范》.docx
- 《机载激光雷达人工林蓄积量估算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